博客随笔——记写博客一周年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零基础如何自学编程。其中一个回答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编程的方法上有所欠缺。自认为回答描述的几个区别非常具有典型性:

  • 记笔记 VS 写技术文章
  • 以学会XX为目标 VS 以做出XX为目标
  • 线性学习 VS 递归学习
  • 厌恶不确定性 VS 接受不确定性
  • 拿会XX定义自己 VS 拿XX项目作者定义自己

回顾这一年来写的博客,结合回答者的内容,发现自己写部分博客只是单纯的笔记并非技术文章,即学习的方式停留在学生思维——喜欢记笔记,而不是以教程和技术文章的形式发表,这也导致一个问题:看了就忘记了,笔记只是形式,证明自己看过这个,但并非真正的理解,并且去灵活的运用该知识。
  典型的文章就是C++学习笔记系列和MySQL命令学习笔记系列访问量明显很少,而其他教程类的文章访问量明显高于笔记系列的文章,有的文章访问量甚至超过了笔记系列的总和。一篇文章的阅读数越高,说明浏览该文章的人越多,对别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回答中提到费曼学习法,我去查了一下该学习法的流程,大致步骤如下:

  1. 获取知识、理解当前学习的内容
  2. 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学过的内容,并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去描述
  3. 将第2步中的模糊概念、不懂的、不会描述的地方进行重新学习,即纠正第二步中错误、模糊的描述
  4. 尝试用更精简的方式去讲述
  5. 测试自己学过的内容

上面的步骤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在学完一个知识后,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别人讲明白,这个人可能是老鸟,也可能是小白。而讲述的这个过程则加深自己对该内容的认识,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回到自己的博客中,在C++笔记系列的文章只是以提纲和知识点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些内容。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之中,写博客应尽量以技术文章的方式,讲明白,讲清楚。

相比与学会xx,做出xx更具有目的性。学会xx,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但做出xx则有实际的量化标准,具体用到了哪些知识。有项目驱动去学习,遇到自己的知识盲区,会有意识的去不足。当然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存在弊端:学习的不系统、不全面,比如在某C++项目中只用到了顺序容器,类,基本的语法等,并未用到关联容器、动态内存,这样造成了部分知识为学习到,只有等到下一个项目中有与之相关的内容才会去学习,(或自己另外花时间去看)

而递归学习就如同回答中所说的:为了搞懂A,而去学B,为了学会B,而去学C,理解C后,从而理解B,最后回到最开始的搞懂了A,这样即是用递归的方法对知识树进行了遍历,不仅学习了新知识,一些旧知识也得到了回顾。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早日忘记学生的身份, 以开发者的姿态, 面对这个世界”

参考链接
零基础如何自学编程–牛岱的回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