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K 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国第一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
Ugly Duckling N-Shipat Last Gets Happy Home
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For Beslan’s children, a legacy of nightmares
(俄罗斯:)劫后相逢,别城孩童仍似恶梦中
这是一篇特写的标题,对2004年9月初发生俄罗斯别斯兰市的学生人质遇难事件作了后续报道。报道记录了孩子们在悲剧之后重返校园,原来许多好朋友都不见了,一个30人的教室里只坐着5位小朋友。抚今追昔,孩童们悲恐之情油然而生。这则标题的译文里添加了“俄罗斯”一词,主要因为别斯兰不像莫斯科那样出名,读者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别斯兰是何处。此外,原文是两个短语,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如果直译,也不符合我国读者的习惯。经过这样的增删处理之后,标题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
1、《时代周刊》2004年9月13日刊登了一篇有关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心脏病减肥的文章,标题十分巧妙。
(主题) “I've got a problem...”
(副题) Bill Clinton got serious about diet and exercise,
but it was too late to save him from major heart surgery
(主题)“我出了问题......”
(副题)比尔·克林顿现在开始对饮食和锻炼认真起来,但为时已晚,他不得不做一个不小的心脏手术
其中桃色新闻、经济问题都是“问题”这次“心”又出了问题,这篇文章的标题完全可以用Clinton’s diet program too late (克林顿节食计划为时已晚)
2、《中国日报》刊登了土耳其56公斤级举重天才Halil Mutlu哈里尔·穆特鲁的消息。这位土耳其举重冠军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起连续三次获得金牌,并立志于2008年在北京再得金牌。该消息的标题是:
(主题) Mutlu's muscles are golden
( 副题) Turkish Olympic weightlifting champ pondering fourth straight at Beijing Olympics in 2008
champ:咀嚼;here it means someone who has won first place in a competition
(主题)穆特鲁的黄金肌肉
(副题)土耳其奥运会举重冠军惦记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取四连冠
这个标题用了一个双关语golden.把“金”字用到了家。该选手连续三次获得金牌,又把目标瞄准了4年后的北京奥运会第4枚金牌,主题用举重运动员的“黄金肌肉”。既幽默又准确。
3、《时代周刊》2004年6月14日刊登的一篇有关葡萄牙葡萄酒的文章用了这样一个标题:
(主题) History by the Glass
(副题) Portugal's best-loved export has a colorful
past (and make a delicious present)
(主题)杯中春秋
(副题)葡萄牙人最钟爱的出口产品有出色的昨日(也创造了美味的今天)
一提到“酒”。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杯”,中文也有“贪杯”、“恋杯”等说法以借代“酒”。“杯” (glass)来表示“酒”。中英文在这里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4、《时代周刊》2004年12月6日刊登了一篇有关印度贫富差距的文章,标题如下:
A Tale of Two Indians
Economic reforms have produced a new breed of billionaires amid millions of the world's poorest people. Is this an acceptable price of modernization?
“两个印度”的故事
经济改革在上百万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间制造了一批亿万新贵。这难道是现代化能令人接受的代价吗?
5、《新闻周刊》(Newsweek) 2003年10月20日刊登了一篇有关阿塞拜疆大选中统治阿30多年的总统的儿子要当选新总统的文章,其作者用了这样的标题:
Like Father, Like Son?
老子英雄儿好汉
1、英语新闻标题有其独特的时态特点,常用一般现在时态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件,所以,在英语标题中不会使用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诸如“上周”(last week)、“昨天”(yesterday)、“昨晚”(last night)等。而中文标题中的时态则可通过这些时间概念的词语得到表现。
Palestinian Leader Arafat Dies at 75 [pælis'tiniən]
壮志未酬身先死 阿拉法特抱憾归
World Cup Kicks off
盛宴开席 世界杯昨晚开幕
2、英语标题中被动结构“be十过去分词”中的助动词“be”常被省略。同时也省略“by”引导的动作执行者,过去分词可以直接表示被动意义。而中文标题中的被动结构一般出现被动意义明显的词语。
Thousands Arrested in Drug War
数千人在禁毒战中被捕
Mao Portrait Called off after Criticism ['pɔ:trit]
因遭公众批评毛主席肖像买卖被取消
(portrait print印有肖像画的衬衫)
3、英语标题中的逗号常用来表示连词“and”;用冒号来表示“说”、同时还可替代系动词“be”,英语新闻标题,的破折号常被置于不用引号的引语之后,用以表示说话者。例如:
Bush, Blair Admit They Made Mistakes in Iraq (这里的逗号表示连词“和”)
布莱尔和布什承认他们在伊拉克问题上犯过错误
Hu : China Seeks Peaceful Development (这里的冒号表示“说”)
胡锦涛说中国谋求和平发展
Economy Grows Slowly as Unemployment, Inflation Rise-Economists (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某人说,即Economists Say that Economy Grows Slowly as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Rise)
经济学家说随着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上升,经济发展速度将趋缓
通货紧缩:deflation (of currency)
有时,当一些英语标题或因修辞手法、或因文化及语言差异,在汉语中难以表现其微妙意义时,不妨根据英语标题字面意,结合新闻内容译出合适的中文标题。这样处理时,可根据汉语以及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采用不同语法修辞手段,以取得最佳效果。
1、增加词语使意义完整
就揭示新闻内容而言,英语标题倾向于将某一内容作“重点化”(accentuation)处理,不讲究面面俱到。此外,由于英语单词通常由数个字母组成,所以标题一般用词不多。这两点决定了英语新闻标题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侧重“全面性”(totalism),加上汉语是一词一意,所以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有鉴于此,在标题翻译时,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的形式更趋汉化,意义更趋完整。例如:
Older, wiser, calmer
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
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社会,尤其是老人们退休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更明智,更冷静”,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译文。但如果根据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增加“人”、“智”、“心”三个字,意义更加明确,句式也更齐整。再如:
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 “I do”
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 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这则报道是说,美国许多旅行社专门为亚洲国家的情侣推出美式婚礼服务,包括他们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等。这一举措立刻受到众多日本情侣的青睐,纷纷赶往美国体验那种教堂婚礼情调。英语原题运用了引喻(metaphor)的修辞手法。以“say‘I do’”来代替“get married”。略知西方文化习俗的读者都知道,西方人在教堂举行婚礼时,主持婚礼的教士会问双方,“Do you take…to bey our lawful wedded wife/husband to live together in the state of matrimony?”(你愿意娶/嫁某某为合法妻子/丈夫,共同过婚姻生活吗?)待双方回答“I do”(我愿意)之后,教士即宣布双方正式结为夫妇。因此,“I do”在英语国家中已成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代名词。由于多年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教堂婚礼并不陌生,但如果把原题直接译成“日本人涌往美国说‘我愿意’”,未免太突兀,根据新闻内容加入“情侣”和“牧师”等词,使译文意义完整、更具可读性。
2、套用中外诗词熟句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诗词熟语,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例如下面两则标题:
Bush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
Singaporean star Gives Part of Liver to Save Dying Lover
若为爱情故肝脏也可抛———狮城上演感人生死恋
第一个标题说的是,布什一对孪生女儿经常因未成年酗酒而被媒体曝光,现在她俩终于到达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开怀痛饮了。另一个说的是,一位新加坡明星为救情侣而捐出部分肝脏。两则标题的译文都套用了我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大量使用简短词
[1] Six Die in Moscow Bomb Blast (6人在莫斯科炸弹爆炸中死亡,blast=explosion)
[2] Annan Reaches Bagdad in Last-Minute Peace Bid (安南抵达巴格达做最后一刻的和平努力,bid=attempt)
[3] Pioneer Colleges Face Axe (一些实验学院面临砍削,axe= dispensation)
[4] Moscow' s Food Price soaring (莫斯科食品价格飞涨,soar = increase dramatically)
[5] Sino-US Venture Expands Biz in China (中美合资企业扩大在中国业务,biz = business)
2、灵活使用新词
snake head(蛇头)
telephone harassment (电话骚扰)
junk mail (垃圾邮件),
elevated highways(高架道路)
talk show(访谈节目;谈话类节目)
down payment (首付款)
maglev train(磁悬浮列车)
cyberlove(网恋)
eco-friendly car(环保车:)
selling points(卖点)
suicide bomber(人体炸弹)等。
3、大量使用缩略词
[1] Long-Term Plan to TCM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
[2] Quake Kills 11 in Western China (Quake=earthquake,地震)
[3] Members’ Close Ties Emphasized Ahead of SCO Summit (SCO =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上海合作组织)
[4] US seeks MIAs (MIA= Missing in Action,作战失踪人员)等。
参考文献:新闻记者、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