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中午正要去公司食堂,Mary打给我,约我吃饭。好久没见,我欣然应答。出乎我的意料,Mary瘦了好多,气质也好了些,只是看上去有些虚弱。吃饭的时候,她不断地说到自己忙碌的状态、加班等等。饭后我们在公司附近的小院子散散步,聊到目前忙碌抓狂的生活,我问Mary目前生活和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Mary给了我很直白的回复:她也曾思考过这些问题,但是她想不明白,干脆不想了。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每天忙到焦头烂额,是否还有时间思考这些重要的人生走向问题?
也许,除非有高人点拨,否则,很难。
关键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发现自己渴望的,太难了。然后,很多人干脆就不想了:“反正大家都不想,我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都被生活这个洪流推着向前。
我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在洪流的间隙我难得有了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然后想着努力建造一个温故的船只,能够自己行驶。
只是,大多数的同龄人,做完、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就很难得了。从来没有父母、没有老师、没有领导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些可能他们也没有思考透彻的问题: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渴望什么样的生活?
绝大多数的我们,只是被动生活。
我回想起前几天路过一个学妹的工位,见到我,她连忙拿出水果和我分享,同时由近况聊到如今忙碌的生活。这个学妹年轻可爱,按照她的说法,本来一心想要找个好老公嫁了,入职两年多工作也很努力,但是薪资和职级却没怎么调整,也没遇到合适的对象,她觉得很不满,很委屈。最后,终于开口问我如今的收入和奖金如何。我大概告诉她。我联想到半年前她还说过想要离开帝都回家找工作,我问她现在自己怎么想的,继续工作还是跳槽。
她完全是我前段时间的状态:看了些公司,但是自己太忙,身体也不好,简历也就一直没写也没有投递。而且如今公司工作都需要相关经验。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她很想出去,但是,还没有行动。
这就是前一段时间的我啊。好在,我慢慢走出来了,而她,还是想不清楚。
我告诉她有四个选择:
1、好好干,找机会与直接主管沟通薪资;
2、跳槽
3、创业
4、找个老公嫁了,如她所愿
她不置可否。我能料到的是,抓不住重点的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条路哪一条她都不会选择,而是继续维持现状:抱怨,委屈,自怨自艾。如此恶性循环。
找不到重点的人,不过如此。如同学妹,如同Mary,也如同现在偶尔被忙乱冲昏头脑的我。毕竟,事情太多,我哪有时间去思考?
不过,我们每天有时间吃饭,每天有时间闲聊八卦,每天有时间刷手机看视频。就是没有时间思考一下什么是最重要的了?
管理学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要是第一。这是自我管理的原则。我们日常的事务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作者史蒂芬•科维认为,大多数的我们都被不重要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每天忙忙碌碌却又碌碌无为。真正高效能的人士,每天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规划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预处理”。
如果你的重点是做好手头的工作,赢得高工资,那么,就请你在每天忙碌的工作中放平心态,梳理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的目标,每天有所规划,按照轻重缓急逐步进行;
如果你的重点是嫁个有钱人,那么,就请你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周末走出去,结识有钱人,提升自己,努力嫁个高富帅;
如果你的重点是跳槽到新的行业岗位,那么,就请你对新的行业和岗位做好充分的调研,然后该发简历发简历,该面试面试,做好再做新人的心理准备,空杯的心态,迎接挑战。
等等。
歌德说:“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说话都要讲重点,更何况你的生活呢?可惜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践行确实难上加难。然而,再难也要去做。我们可以找很多理由和借口,但是,拎不清楚的可是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