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家乡的迷思

深夜辗转反侧

微博评论里提到些许关于福州高房租的问题

也不算深有体会 但的确能感知到近几年福州房价极速上升的恐怖局面。

这个地方的确有着“消费与收入不匹配”的局面,物价、房价高的吓人,但工资却明明没涨多少。我住在台江西部,十年间商贸发展迅速,也能重现当年鼓楼的繁华。人来人往,楼宇林立,今非昔比。

但更多的,我还是想谈谈这个我呆了二十年的地方一些更贴近人情,它更加质朴的一面。

在我的记忆里,这儿的生活是酸甜味的。特别是老福州人,做菜时总爱搁点糖,喝汤也喜欢倒点白醋,滴几滴虾油。吃饺子甚至还喜欢沾番茄酱,我本人在感受到陈醋的美味前,也依然这么干过。但对于辣,始终是我们想尝而不敢多尝的,的确不善吃辣,身体也没法承受辣,家里做菜放辣也是以滴为单位。

我在来到厦门之后,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果然吃辣要分地区要分体质,我的味觉明显显得反叛,更喜欢咸辣一些的食物。但时常在吃到甜味菜时会很想家乡。锅包肉、糖醋里脊、咕咾肉之于异乡的我,就像是荔枝肉之于在福州的我。甜味果然还是不能少啊。

还有这里的地形“优势”,五虎山、旗山、鼓山、莲花峰的环绕下,福州作为一个河口盆地,一年四季都被笼罩在闽江不断翻涌蒸腾的湿润水汽中,也就是所谓的“热岛效应”。“火炉”不是玩笑,那种暴晒伴着闷热喘不上气的感觉是许多福州人都难以忍受的。所以说为什么夏天能白天出门玩的朋友都是生死之交,的确一出门就可能幸运中暑。冬季短暂却又刻骨铭心,湿冷到一种无法名状的境界。

这儿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安逸感,宜居,生活节奏比较慢。可能因为我们虽被群山环抱,又坐拥一条汇入东海的大江吧,山水之间,当然活的舒适。情怀或是观念?使得许多人恋乡到愿意日后留在福州发展,或是回到福州养老。

闽都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之战争年代多国领事馆设立于此,便塑造成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港口城市,夹杂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却又保守住一番正统。祖籍福州的华侨也相当多。这又有一点:说保守吧,但又爱在外拼搏,这是矛盾吗,又算不上,吃苦拼搏是为一番天地,但保守些也能谋得安居。

还有一点,包括我在内,惭愧地说,福州的方言保护的确做得不够。我还记得初中时福州还有“推广普通话”的活动,放到现在看来真的是......越来越少年轻人会说福州话了,或者就像我,只会听却不会说。

这里给我的感觉像个温温馨馨的小家,不像北上广深那样成熟老练大气华贵,却已足够容纳孩子们过着平稳的小康生活,处在这样一种中不溜秋的位置,也是一种自认平凡的知足了。有逛有吃有风光。我甚至希望它能一直这么安逸平稳下去。挺好的。且已经被焖成温热体质了,偶尔吃个辣还得喝个凉茶降降体内的火苗,为了不上火必须脾气好还足够包容,经常被全国人开口音的玩笑还能自得其乐地逗大家。这是我的脑洞哈哈哈哈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关于家乡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