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4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传统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传统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悲哀?

               我们几时才会想起李白的柔情豪迈的气质和杜甫的抑郁顿挫的风格,现在的我们早已习惯微博上例行评论的套话,殊不知在戏谑之时,传统文化正离我们渐行渐远。

         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呕心沥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来警示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又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又怎会有《石头记》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是两星成,是谁努力研发青蒿素,终获诺贝尔奖,是钱学森,是屠呦呦!他们都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不懈,才使他们这般执着,这般坚定。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传承,不要在传统文化调侃中迷失方向。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结。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厦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即使漂泊异乡,身处险境,也能勇于奋起,重返故里,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文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