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射之箭

 

弋射之箭_第1张图片
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拓片
  在四川博物院有一块画像砖,这块东汉画像砖由弋射、收获两幅图组成。上图“弋射”约占砖面的三分之二,右边是一莲池,莲花垂露,莲叶浮于水面。水下有大鱼数尾,水面野鸭数只。莲池上空,一群鸟往东西两边疾飞。左边树荫下隐蔽着二弋人正张弓欲射。射者身旁各置一架,架内有四“磻”。古代称这种射法为“缴射”和“弋射”。

     弋射是古代一项非常普遍的渔猎休闲运动,是用带绳之箭射击飞鸟,射中之后可以清算计数,进行竞赛,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弋射之箭_第2张图片
矰缴

 弋射的箭——叫矰缴(zēng zhuó),矰缴一般都应有鼻,可穿细绳。以前,雁中箭后,只要没伤到要害,它会强忍剧痛,飞往隐秘的地方藏起来,默然死去,而不让猎人获得,于是狡猾的猎人,在箭头上做“鼻”穿上细绳,这样雁中箭后,连着的细绳就让它跑不掉了。而且,在水边打猎,不用矰缴,其它的箭或断线的矰缴,往往都得掉进水里,无法找回。当时的手工业落后,一支箭远比一只雁或一只野鸭要贵重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在河床上与矰缴、鱼钩同时出土的,竟还有人身上的带沟,显然是有人舍不得箭白白丢失,冒险下水丢了小命。

弋射之箭_第3张图片
矰缴

  人类告别了原始狩猎生活之后,逐渐转向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狩猎不再是维持温饱的必要活动,而成为了一种休闲的游猎方式,至周代形成了春嵬、夏苗、秋荻、冬狩的围猎制度。 秦封泥中,有左宫弋丞的官职,专司皇家的弋射活动。说明上自皇亲贵戚,下至黎明百姓,都特别喜爱这项运动。上图中的矰缴与鱼钩出自全国各地,年代在战国秦汉之间,大部分是10多年前出自山东微山湖一带,干涸的河床,其中有些是普通箭所制,原因是矰缴箭在当时就比较贵,穷人只得因陋就简用普通箭钻孔代用。到了唐代,弋射活动仍没有绝迹,所以唐诗中有“未曾遇矰缴,孤飞犹可疑”的句子(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崔涂的《孤雁》)。这样看来,这项非常古老的运动起码传承了一两千年。

弋射之箭_第4张图片
弋射图


注:文章资料摘自网络及九里山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弋射之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