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

蜀土茶称圣 茗事多精英 巾帼赛须眉 金花众人倾

川茶12朵金花将与你相识相知

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张泽荣,十多年来走访川内数百家茶企业,深入川内多家各档次茶馆(楼),结识不少爱茶人士。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挚爱茶文化、沉下心来从事茶业十余年甚至数十年、弘扬茶文化功不可没的美眉佳丽。他说,如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一样,川茶业届也有自己的金花。因此,从本期起,他将根据近些年所了解和掌握的资料、信息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陆续推介12朵金花(以稿件先后到为序,不排名次)。

金花人选:公推与自荐相结合。

入选条件:挚爱茶事业,业绩遐迩名,各方有好评,一定代表性。

欢迎茶友们积极参与推荐(自荐),以共同做好“川茶十二朵金花”的推介工作。

开篇推介成都茗门良将和竹之韵两个茶业公司的总经理陈韵竹女士,讲她鲜为人知的故事。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

九月九日,我们一早从蓉城出发赶赴青城山下,来到茗门良匠茶业公司位于青城山的驻地。雨后的青城山,秋风送爽,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若人间仙境;山下,林木葱笼,金桂飘香,格外清幽。临街的“茗门良匠”体验馆,可容纳四、五十人的茶艺庭院里,一位瀑布高挂(长发披肩)、红袍飘逸、略显素雅、周身散发出优雅气息的女士,正独自浅浅地品茶,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风范。她,就是主人公陈韵竹,待我们落座,亲手泡上新窨制的桂花茶,随即和我们攀谈起来。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1张图片

祖孙三代都做茶

攀谈中,韵竹聊起她祖籍是重庆江津,从小就记忆起爷爷与茶打交道,是江津一家国营茶厂的厂长,算是当地的红人和名人。虽然他本性敦厚善良、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但对茶的喜爱与倾注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她父亲。

她六岁时举家迁往成都,在那个子承父业、一切讲究接班的年代,父亲从事爷爷的老本行,成为五块石市场最早的一批茶叶批发、零售商。由于受爷爷当茶叶厂长经历的影响,父亲对茶的知识和经营管理比一般人要懂得多,对茶的功效、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驾轻就熟。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父亲落下了残疾,肇事方赔偿了三万,相对于一家几口的口粮生计,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无奈,母亲又成为五块石首批三轮车运输的女汉子,把自行车后座一侧改装固定铁架,打造成蓉城时下流行的“粑耳朵”。因为母亲初入商海,既没有经验又缺乏生意头脑,很短一段时间,三万赔偿金就只剩下三千货物了,生计的重担立马让全家喘不过气来。当时,成都的借读费一年要750元,对一个外地人来说,既要完成学业又要解决生计,压力可想而知。严峻的现实面前,迫于生计,14岁的她不得不循着爷爷和父亲的商路,从事茶叶的采购和销售,从此也走上了茶业之路。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2张图片

潜移默化爱上茶

初入茶门的陈韵竹,肩负一家的重担和希望。她年纪虽小但有事业心,沿峨眉—马边一线往来频繁,学会了与茶农、茶商打交道。凭着爷爷和父亲多年灌输的茶叶知识和自己平时的耳濡目染,对茶叶的认知越来越多,对茶的产地、种类、颜色、味道及口感有愈来愈深的考究。

自从与茶打交道后,陈总说她不知不觉的特别留意起茶来:因为喜欢读书,书中有关茶的渊源、历史、文化内容,就特别的用心记;因为喜欢传统文化,所以当了解到宋朝时的四雅事“插花、挂画、闻香、品茶”是高雅时尚的生活习惯时,更是倍加的爱上了茶。她深有所感地说,当你屏气凝神,忘掉俗世一切,缓缓均匀的从壶中倒出一杯好茶,人的涵养、性情、闲情逸致都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锔瓷老师王老邪的引导下读《山海经》,对喝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关于对“茶”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当少了这片叶子时,人就蔫头搭脑,整个人就“苶”了;当有了这片叶子“茶”时,整个人就变得精神、兴奋起来;再多一片叶子“荼”,就知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用茶解毒”的故事,她对茶的敬畏不知不觉又多了几分。所以,她不再局限于茶叶的市场批发和销售,而关注起茶的历史、渊源、知识、技艺起来。她找到专门培训茶艺的学校,深入系统地学习茶艺知识,因为专心和悟性,茶艺日渐精进,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小有名气。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3张图片

和大多数人一样,学成归来的陈韵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上。2008年“5·12”大地震后,她开了一家名为“竹之韵”的高档茶艺馆,开业至今顾客盈门。但睿智的陈总并不满足于此,她发现顾客呆在茶室里一坐就是大半天,对肚皮之事也不大在意,但人终究要一日三餐啊。于是,围绕“茶”这一主题,她又开发了系列茶膳食,这在当时是个不大不小的创新,因而受到业界的肯定与欢迎。

茗门“要茶不要脸”

在谈到做茶一定要做好茶时,陈总说她的原则是:“要茶不要脸。”无论如何,都要千方百计保障产品质量,不愿意做那些有名无实的面子活。所以,为了让客人喝上优质放心茶,她不辞劳苦,经常深入一线产区调查。调查中,她发现不少茶农和茶企业急功近利,为增加产量频繁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导致茶山附近的水沟到处充斥农药袋,阵阵臭气难闻。把茶叶视为生命的她,当即就有了重大的想法:自己承包茶山,流转土地,一定要喝上放心茶,同时让身边的茶友也都喝上放心茶。2015年,她在青城山承包了九个山头共1100亩茶园,一个属于她的品牌“茗门良匠”诞生了。为啥取名“茗门良匠”?她有自己的见解:茗门是指三代茶人,做茶就是做良心,消费者是我们服务的“上帝”;良匠就必须把孕育茶树的土地当成父母、“上帝”一样的崇敬,把茶树当成孩子一样去爱戴,每片茶叶就会像孩子长大了要远行一样不舍(但还是会诚心诚意放出去),茗门中所有良匠必须遵循“把茶园当父母,充满感恩之情;把茶当成儿女,用心呵护;恪守诚信,茶叶出去时有牵挂!”的规矩。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4张图片

为了延续和还原传统工艺,韵竹创立的品牌“茗门良匠”,全采用手工制作。她认为,手工茶更有生命力、有灵魂,才能让人在品茗落口的瞬间感受到茶汤的神韵与灵动,让指尖与舌尖来一场完美邂逅。所以,她的茶园坚持不用除草剂、杀虫剂,茶山每隔十来米,将红糖、白酒和醋的混合液装入塑料袋吸引飞蛾自投罗网。科学的防治方法,保障了产品质量,虽然产量不太理想,1100亩茶园2016年仅产绿茶、白茶和红茶共7000多公斤,但消费者喝上了放心茶。现在,公司的各种茶都好销,有的还供不应求,不仅价格上去了,销售总额也刷新了历史记录。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5张图片

未来希望宏发茶

攀谈中,陈总坦露了自己想法和心声。她自幼喜欢国学,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茶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此,她把自己才三岁的女儿早早送进附近的国学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饮的茶,蕴含了多少的历史和文化。面对目前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现实,作为历史的见证与传承者的她,认为显然是对茶文化的重视不够。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6张图片

从蓉城市中心高档繁华的地段,到清幽安静的青城山,陈总早就有自己的看法。相比市区的繁忙与喧嚣,她更喜欢宁静与安详:晚上早早入睡,早上按时起床,伴随一杯清茶入口,又开始新的一天。

随着时间的积淀、二十多年的茶业生涯,以及她自己对茶的一往情深,一个宏大的规划早已萦绕心间:在青城山脚下投入7000万元,打造一个茶主题文化园:其布局,在空中俯瞰是一个巨大的“茶”字;园内分为七个展区,分别是关于茶的生产、检验、品茗园、书院、制茶培训、餐饮中心和民宿。这既能增强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可融入青城山旅游,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当地百姓创新创业致富。

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_第7张图片

告别时,着一袭宽松红袍的陈总飘飘欲仙,她指了指身边三岁的小女儿说:“这是我们家的第四代茶人,出生六个月就喝上我为她泡的第一口茶汤”。

你可能感兴趣的:(川茶十二朵金花之青城山下的茶花仙子 ——访成都茗门良将茶业公司总经理陈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