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NE算法详解

前言

此处只作为自己学习理解的笔记之用,转载于https://blog.csdn.net/sinat_20177327/article/details/80298645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是用于降维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是由 Laurens van der Maaten 和 Geoffrey Hinton在 08 年提出来。t-SNE 是一种非线性降维算法,非常适用于高维数据降维到 2 维或者 3 维,进行可视化。在实际应用中,t-SNE很少用于降维,主要用于可视化,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当我们发现数据需要降维时,一般是特征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性,此时我们一般使用线性降维算法,比如PCA。即使是特征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也不会先使用非线性降维算法降维之后再搭配一个线性的模型,而是直接使用非线性模型;
  • 一般 t-SNE 都将数据降到 2 维或者 3 维进行可视化,但是数据降维降的维度一般会大一些,比如需要降到 20 维,t-SNE 算法使用自由度为 1 的 t 分布很难做到好的效果,而关于如何选择自由度的问题,目前没有研究;
  • t-SNE 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很高,另外它的目标函数非凸,可能会得到局部最优解;

在可视化的应用中,t-SNE的效果要好于 PCA,下面是对手写数字可视化的一个结果对比,上面的图是 PCA 降维到2维的结果,下面是 t-SNE算法的结果。对可视化的效果衡量,无非是两方面:相似的数据是不是离得近,不相似的数据是不是离得远。从这两方面来讲,t-SNE的效果要明显优于 PCA。

t-SNE算法详解_第1张图片
t-SNE算法详解_第2张图片

1. SNE

1、基本思想

t-SNE算法由 SNE 改进而来,所以先来介绍 SNE。给定 n 个高维数据 x 1 , x 2 , . . . , x n x_1,x_2,...,x_n x1,x2,...,xn,若将其降维至 2 维,SNE 的基本思想是若两个数据在高维空间中是相似的,那么降维至 2 维空间时它们应该离得很近。

2、相似性计算
SNE使用条件概率来描述两个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假设 x i , x j x_i,x_j xi,xj是高维空间中的两个点,那么以点 x i x_i xi为中心构建方差为 σ i σ_i σi的高斯分布,使用 p j ∣ i p_{j|i} pji表示 x j x_j xj x i x_i xi邻域的概率,如果 x j x_j xj x i x_i xi很近,那么 p j ∣ i p_{j|i} pji很大,反之, p j ∣ i p_{j|i} pji很小, p j ∣ i p_{j|i} pji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只关心不同点对之间的相似度,所以设定 p i ∣ i = 0 p_{i|i}=0 pii=0

那么在低维空间中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条件概率来定义距离,假设 x i , x j x_i,x_j xi,xj映射到低维空间后对应 y i , y j y_i,y_j yi,yj y j y_j yj y i y_i yi 邻域的条件概率为 q j ∣ i q_{j|i} qj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低维空间中的方差直接设置为 σ i = 2 − 1 / 2 σ_i=2^{-1/2} σi=21/2,方便计算,同样 q i ∣ i q_{i|i} qii=0。

3、目标函数
在高维空间中,如果考虑 x i x_i xi与其他所有点之间的条件概率,那么会构成一个条件概率分布 P i P_i Pi ,同样在低维空间也会有与之对应的条件概率分布 Q i Q_i Qi,如果降维之后的数据分布与原始高维空间中的数据分布是一样的,那么理论上这两个条件概率分布式是一致的。那么如何衡量两个条件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呢?答案是使用 K-L 散度(也叫做相对熵),于是,目标函数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 p j ∣ i p_{j|i} pji = 0.9,也就是 x j x_j xj x i x_i xi很近时,如果算法计算映射到低维空间的 p j ∣ i p_{j|i} pji = 0.1,也就是映射后 x j x_j xj x i x_i xi很远,那么此时目标函数会有一个很大的损失。SNE算法也因此保证了数据的局部性;
  • p j ∣ i p_{j|i} pji= 0.1,也就是 x j x_j xj x i x_i xi很远时,如果算法计算映射到低维空间的 p j ∣ i p_{j|i} pji= 0.9,也就是映射后 x j x_j xj x i x_i xi很近,那么此时目标函数会有一个很小的损失,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果,一个大的损失才是我们想要的,但由于 K- L 散度本身的不对称性,这一缺陷无法避免,后续我们看 t-SNE 算法如何对其进行改进。

4、SNE缺点
通过以上的介绍,总结一下SNE的缺点:

  • 不对称导致梯度计算复杂,对目标函数计算梯度如下,由于条件概率 p j ∣ i p_{j|i} pji不等于 p j ∣ i p_{j|i} pji q j ∣ i q_{j|i} qji 不等于 q i ∣ j q_{i|j} qij,因此梯度计算中需要的计算量较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拥挤问题。所谓拥挤问题,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类别的簇挤在一起,无法区分开来,这就是拥挤问题。有的同学说,是不是因为SNE更关注局部结构,而忽略了全局结构造成的?实际上,拥挤问题的出现与某个特定算法无关,而是由于高维空间距离分布和低维空间距离分布的差异造成的。

t-SNE算法详解_第3张图片
假设一个以数据点 x i x_i xi 为中心,半径为 r r r m m m 维球(二维空间就是圆,三维空间就是球),其体积是按 r r r m m m 次方增长的,假设数据点是在 m m m 维球中均匀分布的,我们来看看其他数据点与 x i x_i xi 的距离随维度增大而产生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维度的增大,大部分数据点都聚集在 m m m 维球的表面附近,与点 x i x_i xi 的距离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直接将这种距离关系保留到低维,肯定会出现拥挤问题。

  • 由于K - L散度本身的不对称性,使得SNE算法只关注数据局部性而忽略了数据的全局性。

针对以上 3 个缺点,在 t-SNE 中会如何改进呢?

2. t-SNE

1、对称SNE

原始 SNE 中,在高维空间中条件概率 p j ∣ i p_{j|i} pji 不等于 p i ∣ j p_{i|j} pij,低维空间中 q j ∣ i q_{j|i} qji 不等于 q i ∣ j q_{i|j} qij,于是提出对称 SNE,采用更加通用的联合概率分布代替原始的条件概率,使得 p j ∣ i p_{j|i} pji = p j ∣ i p_{j|i} pji q j ∣ i q_{j|i} qji = q j ∣ i q_{j|i} qji
简单来讲,在低维空间中定义 q j ∣ i q_{j|i} qj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然,在高维空间我们也可以定义 p i j p_{ij} pij
t-SNE算法详解_第4张图片

但是在高维空间中这样的定义会带来异常值的问题,怎么理解呢?假设点 x i x_i xi 是一个噪声点,那么 ∣ ∣ x i − x j ∣ ∣ || x_i - x_j|| xixj 的平方会很大,那么对于所有的 j j j p i j p_{ij} pij 的值都会很小,导致在低维映射下的 y i y_i yi 对整个损失函数的影响很小,但对于异常值,我们显然需要得到一个更大的惩罚,于是对高维空间中的联合概率修正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就避免了异常值的问题,此时的梯度变为:
t-SNE算法详解_第5张图片
相比于原始 SNE,对称 SNE 的梯度更加简化,计算效率更高。但对称SNE的效果只是略微优于原始SNE的效果。

2、引入 t 分布
我们回到刚才 SNE 存在的两个缺点的第二个,拥挤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 t-SNE 中就是使用 t t t 分布。 t t t 分布是一种长尾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没有异常点时, t t t 分布与高斯分布的拟合结果基本一致。而在第二张图中,出现了部分异常点,由于高斯分布的尾部较低,对异常点比较敏感,为了照顾这些异常点,高斯分布的拟合结果偏离了大多数样本所在位置,方差也较大。相比之下, t t t 分布的尾部较高,对异常点不敏感,保证了其鲁棒性,因此其拟合结果更为合理,较好的捕获了数据的整体特征。

t-SNE算法详解_第6张图片
那么如何利用 t t t 分布的长尾性来改进 SNE 呢?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注意这个图并不准确,主要是为了说明 t t t 分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图中有高斯分布和 t t t 分布两条曲线,表示点之间的相似性与距离的关系,高斯分布对应高维空间, t t t 分布对应低维空间。那么对于高维空间中相距较近的点,为了满足 p i j p_{ij} pij = q i j q_{ij} qij,低维空间中的距离需要稍小一点;而对于高维空间中相距较远的点,为了满足 p i j p_{ij} pij = q i j q_{ij} qij,低维空间中的距离需要更远。这恰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即同一簇内的点(距离较近)聚合的更紧密,不同簇之间的点(距离较远)更加疏远。

t-SNE算法详解_第7张图片
引入 t t t 分布之后,在低维空间中,用自由度为1的t分布重新定义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与原始 SNE 一样,我们使用 K-L 散度定义目标函数进行优化,从而求解。至此,关于 t-SNE 算法的原理部分,我们就介绍完了。

3、总结
总结一下 t-SNE 算法的改进:

  • 把SNE变为对称SNE,提高了计算效率,效果稍有提升
  • 在低维空间中采用了t分布代替原来的高斯分布,解决了拥挤问题,优化了SNE过于关注局部特征忽略全局特征的问题
    下面是 SNE 算法和 T-SNE 算法的可视化结果对比,可以看到, T-SNE 算法的效果要远远好于 SNE。

SNE:
t-SNE算法详解_第8张图片
t-SNE算法详解_第9张图片
总结一下 t-SNE 算法的不足:

  • 主要用于可视化,很难用于其他目的.比如降维到10维,因为t分布偏重长尾,1个自由度的 t 分布很难保存好局部特征,可能需要设置成更高的自由度;
  • t-SNE 没有唯一最优解,且不能用于预测,比如测试集合降维,因为他没有显式的预估部分,不能在测试集合直接降维;
    速度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