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深坑,请先分析——PORT训练营结营作业

〇、背景

PORT训练营是第八期CEO前置筛选活动最后一关的活动内容。对此,运营官姐妹花说:

大家都知道,PORT模型是管理者第一位的思考模型,它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实用的一个模型,PORT可以做年月周日计划、可以做情绪和问题管理、可以去理解人的行为、可以去获得巨大的力量,永澄老师说了“管理者在理性推进任何事情前都要使用PORT模型进行思考”,所以,我们为大家特地开设了这个训练营。旨在让大家体验使用PORT模型所带来的改变,以练带学养成刻意训练澄清期待的意识。

一、成果

以下是我们小组的作业汇总,单单一份文档,里面都充满了坑,等我下面第二部分再细说这个。
「PORT训练营@黄星星小组」:https://shimo.im/doc/1D7QEfmFTIMyyQ71?r=1Q4DQQ/

本次port训练营,我分别分析了 3天看房、7天完成数值设定、CEO期待 - 培养管理者思维 三个追求。
为什么这么选呢?

  • 看房:https://mubu.com/doc/lytvEeejh
    前天刚去看过一次房,老大说要有成果,一定要记录下来,不然就是白看了。来,想想看,分析一下。
  • 数值设定:https://mubu.com/doc/9tRbk26zh
    当周工作是数值设定,一周都做不出来有点难讲,反正肯定会做出来的,就分析这个吧。
  • CEO期待:https://mubu.com/doc/hGDUgeBgh
    当初写了30个期待,原来是这个用意,运营官果然套路深。我把每天12个的期待理成了生活、工作、素质、社交四大块,发现还是不断重叠,而且细想,没一个是有明确景象和实现后样子的。能想到的,就是自己自由自在爱做啥做啥的样子,倒立举铁,养花养草,烘焙手工,不担心开销,能到处溜达。我的价值观一定已经停留在这个层面了。

意外地,买房文档得到了秀燕女神的点评(说起秀燕,总是能想起吴老师向我确认“李秀燕”的名字的样子,当时心想,哦,姓李吗,好像是哦,为什么这名字这么有熟悉感呢)。

前有深坑,请先分析——PORT训练营结营作业_第1张图片
秀燕姐点评.jpg

秀燕姐点评:

秀燕:你不是确定购买力吗?怎么成果和行动都有合同?

之后又补充:

秀燕:重新思考port模型的作用,是帮助你用来理解生活工作思路的框架,使用这个框架就能事半功倍,用忙或者畏难逃避,岂不是又回到原来的方式,过去方式真的有效的话,那又何必学习新的呢? 框架是通用知识,平时有意识使用即可。具体事项是专业内容,需要平时自己积累提高,是平时需要深入。这个框架并不难,难得是里面的内容怎么写,自己陷入到“怎么写”的困境中,就比较难以跳出明白这次训练营的真正的目的-- 熟悉思维框架。CEO课程并不能解决你的生活工作中的某个具体问题,是让你遇到问题时,不慌张,有思考框架。也知道自己在哪一点缺失,可以在实际工作上补充完善管理者是有套路的,执行者只会做做做

拖了N多天,碧落也找我聊过,终于决定捡起CEO的课程,重新开始面对:

秀燕姐,我修改了port。但其实最后我也没有做看房记录,也还没有去联系银行。我觉得这些是很重要的积累,但其实最后我也没有去做。而之前写下买房,也是觉得,这个任务最终是要以合同为终结的。当时想的时候就好像打了鸡血,自己一定能完成一样。但过几天冷静想想,其实热度过去可能就搁置了。

秀燕:嗯 从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呢?

秀燕: 脑子事情很多,想要做的事情很多,花了时间在思考上,但是行动起来是不是总是那么乏力? 踏踏实实把能做的事情做好,拿到成果,一点一点积攒信心,这比多远大的梦想都靠谱.

管理者思维的重要性。这份port是我在看房过程中写的,当时一腔热血,关于自己真实的购买力、现实的房市情况、买房的目的和需求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觉得先去做起来好了。如果把这个思考过程前置,明确看房的目标范围是“了解周围的房市情况,为下一步确认资金做准备”,做的时候就更加能管控自己有限的精力,不过多投入白白浪费,也能提高看房效率。先去做起来可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做的时候没有想清楚最终要做成什么样。其实这个预设的目标不用很宏大,我这次可能只是“了解周边一手楼盘开盘及销售情况”,成果就是一份简单的楼盘说明和定价表。对成果有概念,做的时候虽然还是一样打听,但整理的时候就方便轻松了,不会像我现在这样看完不想理资料,不想整报告了。

这就是不用port或者port用太晚的真实案例。
事后我在想,是不是做什么事情都应该用Port分析?从训练营来看,3天及以上的事情就值得用port分析了,能值回票价。
那是不是,可以先从罗列最近的所有3天以上的事情开始呢?太多了,从7天拖到现在。所有问题都相互纠缠在一起。

二、深坑

关于作业:

  1. 小组作业提交文档格式负面化:拘泥于小组三人齐上场的形式,即使有小伙伴确认退出,却还怀抱“说不定她突然就有空参与了呢”的想法,空出了她的位置。实际上是自己不想修改作业呈现形式、没有花心思去考虑空缺背后带来的实际的负面影响,因为惯性而摔坑;

  2. 通知等信息记录目的不明确:因为通知中会有重要信息,也是成果——作业提交方式的依据,所以认为需要一字不落地照搬。但其实运营官会根据实际进展穿插广播通知、成果表扬、新增活动等内容,我就不知道是否要记录,产生疑惑后懒于面对,直接逃避;

  3. 小组讨论机制始终没有成活:小组内的讨论最多一来一回4个圈就告结,背后一定有除了人员少、时间不凑巧等表层原因的深层问题,但我对此却丝毫不知,所以也无所谓地略过不去深想,还窃思“少了一部分整理讨论内容的工作量呢!”,但看到别组的精彩讨论,又再次羡慕又羞愧。

关于动力:

  1. 明知道是要做的事,却始终没有动力做:不要再妄想只靠自己还能重拾起信心和动力,已经掉入无法前进的坑,要么赶紧调整新的方向,要么赶紧寻找新的资源。输入不变,输出是不可能改变的。感谢美碧落的参与,给了我一个局外的临时输入量;

  2. 明明可以拆分,却被任务的宏大吓倒:写30个期待时,很惊讶于每天10个的做法,分化压力、降低难度,结果却一致,典型的用时间换空间。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写结营作业:第一天想清楚脉络和完成计划,之后按日期每天填充即可。可因为一拖,最终还是一口气去做完。这种感受就像是游泳初学者刚学换气,还是忍不住要去憋气,老手不断提醒:你要学会换气,才会有新鲜空气进来。

  3. 这些文章我都看过,不需要再学习了:知晓、理解、使用、应用、评估、创新,到哪一级了?知晓,最多理解,这样好意思说自己看过、好意思不再学习?

关于课程

  1. 提不出问题、无所思无所得:敷衍了事、草草交差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因为根本没有思考。这种时候,大部分都在浪费自己和别人的资源。

  2. 拖延就是滚雪球,越晚越难回归:我在9月8日才完成9月4日的作业,9月11日动笔写9月6日截止的任务。虽然反复和自己说,晚做总比不做好。然后事实是,晚做消耗了我数倍于正常进行时的精力,要来回翻记录找资源、要一再打气鼓励自己,因为欠债太多,要一个一个补。索性不要补了,怎么看都是一个更轻松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从来没有放弃放弃?”

  3. 时间花在哪里,看得见:活动后期忙着看房、拉伸、锻炼,根本没有训练营中花费时间,中午吃饭只想看小说,下班回家只想倒立拍照,和组员聊天交流心得。现在看大家的收获,没一张表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所有的成果背后,都是巨大的精力投入。不轻视任务,不轻视自己。用时间换空间。让时间产生复利。

三、同侪

  1. PORT训练营学习体会 by 优雅的老太太36
    任务思考模板非常非常高级,把grow、port、目标达成术、反思都贯穿了起来。反问自己,你也都学过,你怎么没想过呢?
    还有刻意训练集,点子太棒了,偷学偷学。

  2. PORT训练营答疑提炼@20170905 by 学良
    我没有参加答疑,或者说,听着听着做别的事去了。看到学良这么细致详备的答疑,再次震惊,原来错过了这么多干货,特别是文档管理部分,解决了我多年来的一个心病啊简直。幸好有记录!

  3. 关于《做自己的CEO》课程内容的信息 by 海平线
    看到整理大全类的文档就迈不动腿,海平线注解说明非常详尽丰富,配以官方的资源来源,即可以向同好介绍CEO,又能帮助自己加深对CEO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整个课程。而且关键是,制作只用了1h!平时的积累深厚可想而知。

  4. PORT结营作业|初入目标管理世界
    条理非常清晰,看起来很舒服;最后关于Port的理解帮助我对框架和理论有了更深的看法。port不仅仅是期待目的目标成果任务而已,我们为什么要按这个套路思考?先把事情想清楚,做做做只是动动手而已。如何想清楚?是why - how - what,也是port。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有深坑,请先分析——PORT训练营结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