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一 -- 硬件要求

1、RAM。内存越大越好。如内存不足,将会使用到硬盘的内存交换空间(swap)。速度将比内存慢很多,影响整体性能。小型服务器至少512Mb内存以上。

2、硬盘。小型服务器,硬盘大于20G即可。如果作为文件服务器,则需要考虑较高级的磁盘阵列(RAID)模式或网络硬盘架构

磁盘阵列即利用硬件技术将数个硬盘整合成一个大硬盘的技术。

3、VGA 显卡。如果需要X Window系统,显存需要32M以上。否则,不需要很高要求,只需要能被Linux捉到即可。

4、网卡。重要。新式主板大多拥有10/100/1000Mb/s的高速网卡

5、Linux中每个设备被当做一个文件来对待。一般,几乎所有的硬件设备文件都在/dev目录下。

设备 设备在 Linux 内的文件名
IDE 硬盘 /dev/hd[a-d]
SCSI/SATA/USB 硬盘 /dev/sd[a-p]
U盘 /dev/sd[a-p](与 SATA 相同)
软盘 /dev/fd[0-1]
打印机 25 针: /dev/lp[0-2] 
USB: /dev/usb/lp[0-15]
鼠标 USB: /dev/usb/mouse[0-15]
PS2: /dev/psaux
当前 CDROM/DVDROM /dev/cdrom
当前的鼠标 /dev/mouse
磁带 IDE: /dev/ht0 
SCSI: /dev/st0
6、磁盘接口

个人计算机常见的磁盘接口有两种:IDE和SATA接口。目前主流为SATA接口

(1)通常主机提供两个IDE接口(IDE1-primary及IDE2-secondary,一个IDE扁平电缆可以连接两个IDE设备(Master主设备、Slave从设备):一个主机通常可连接四个IDE设备。

IDE\Jumper Master Slave
IDE1(Primary) /dev/hda /dev/hdb
IDE2(Secondary) /dev/hdc /dev/hdd
(2) 由与SATA/USB/SCSI 等磁盘接口都是使用 SCSI 模块来驱动的, 因此这些接口的磁盘设备文件名都是/dev/sd[a-p]的格式。 但与 IDE 接口不同的是,SATA/USB 接口磁盘根本就没有一定的顺序,那如何决定他的设备文件名呢? 这个时候就得要根据 Linux 核心侦测到磁盘的顺序了。 
例如: 
如果你的 PC 上面有两个 SATA 磁盘以及一个 USB 磁盘,而主板上面有六个 SATA 插槽。这两个 SATA 磁盘分别安插在主板上的 SATA1, SATA5 插槽上, 请问这三个磁盘在Linux 中的设备文件名为何? 
答: 
由于是使用侦测到的顺序来决定设备文件名,并非与实际插槽代号有关,因此设备文件名如下: 
(1). SATA1 插槽上的设备文件名:/dev/sda 
(2). SATA5 插槽上的设备文件名:/dev/sdb 
(3). USB 磁盘(开机完成后才被系统捉到):/dev/sdc

7、磁盘组成

磁盘主要由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与主轴马达组成: 
磁盘面:磁盘是由一叠磁盘面组成; 
磁头(Heads):每个磁头对应一个磁盘面,负责该磁盘面上的数据的读写; 
磁道(Track):每个盘面会围绕圆心划分出多个同心圆圈,每个圆圈叫做一个磁道; 
柱面(Cylinders):所有盘片上的同一位置的磁道组成的立体叫做一个柱面; 
扇区(Sector):以磁道为单位管理磁盘仍然太大,所以计算机前辈们又把每个磁道划分出了多个扇区,每个扇区为512bytes; 
Linux学习一 -- 硬件要求_第1张图片 Linux学习一 -- 硬件要求_第2张图片

8、主引导分区和分区表

每个盘片可分成N个扇区。整块磁盘的第一块扇区特别重要,它主要记录了两个主要信息,分别是: 
(1)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s
(2)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记录整块磁盘分区的状态,有64bytes; 
主引导分区(MBR)很重要,因为当系统开机的时候会主动去读取这个区域内容,这样系统才会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且该如何开机; 
分区表的64bytes中,总共分为4组记录区(最多容纳4个分区),每组记录去都记录了该区段的起始和结束的柱面号码,这4个分区被分为主(Primary)或扩展分区(Extended)。 
(1)、其实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那64个字节的分区表进行设置; 
(2)、硬盘默认的分区表只能写入4组分区; 
(3)、这4组分区我们成为主(primary)或者(Extended)分区,4个分区的文件名为/dev/hda1 、/dev/hda2、/dev/hda3、/dev/hda4; 
(4)、分区的最小单位为“柱面”;

9、逻辑分区

虽然从上面看出一块硬盘貌似只能分4个区,但实际上我们再Windows或者Linux下可以分出更多区,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利用扩展分区来继续分区,扩展分区的目的就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不能被拿来格式化,因为扩展分区被破坏,所有的逻辑分区将会被删除。 
例如:一块硬盘有400个柱面,我们把其中1-100分为第一个分区P1,也是主分区,101-400分到P2,也就是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可以随意有我们来继续分区,这样分出来的分区被称为逻辑分区,比如我们可以将101-160分为L1,161-220分为L2,221-280分为L3,281-340分为L4,341-400分为L5,那么我们有6个分区,这6个分区名称为: 
P1: /dev/hda1 
P2: /dev/hda2 
L1: /dev/hda5 
L2: /dev/hda6 
L3: /dev/hda7 
L4: /dev/hda8 
L5: /dev/hda9 
注意:没有hda3和hda4是因为hda[1-4]留给磁盘默认的四个分区了,这里我们值分出了2个分区P1和P2,所以

(1)、hda3和hda4被空出来,因此逻辑分区名称是直接从hda5开始。 
(2)、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最多可以有4个(硬盘限制); 
(3)、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1个(操作系统限制); 
(4)、逻辑分区是有扩展分区继续切割出来的分区; 
(5)、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访问的分区为主分区与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被格式化; 
(6)、逻辑分区的数量依据操作系统而不同,在Linux中IDE硬盘最多有59个逻辑分区(5-63号),SATA硬盘则有11个逻辑分区(5-15);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学习一 -- 硬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