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规矩律己,留点余地待人

为爱分享第81天!

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俗话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的就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多点规矩;对别人应该多加包容,留点余地。

时刻要求自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报人以微笑;时刻反省自我,提醒自我,尊重别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必须要学会去理解、去宽容。

宽以待人不是对别人犯下的错误不理会,而是面对挑衅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底线,还能够对别人的错误包容忍让。

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两人不计前嫌,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他能够很好的关心别人,尊敬别人,所以,他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

对待自己的态度刚好相反,严于律己不只是人前的端正恭谨,更是私下相处时的谨慎自守。

东汉时期,有个清官叫杨震。他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发现了才华横溢的王密,就推举他做了昌邑县令,当扬震东莱出任太守途经昌邑时,王密为答谢杨震以前对自己的举荐之恩,趁夜深人静怀揣十锭黄金到驿馆拜见杨震。

杨震对王密此举很是生气,毅然拒绝。王密四下瞅了瞅说:“夜黑人静,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有人知呢?”说完他生气地将黄金掷于地上。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是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人看事,让我们和别人都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有一个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打交道,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我的问题。

待人与律己的态度,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他能否与人很好地相处的重要因素。

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犯错,而面对错误,我们当然不能无底线地原谅,但我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客观的态度评价别人。

俗话说,不能把弓拉的太满,拉的太满容易把弓弦拉断。

宽以待人,做事给自己和别人都留了面子,日后相见才不会尴尬。

宽以待人,可以让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自我所没有的优秀之处,又能使人们对人的缺点错误抱一种善意的态度给予以充分的谅解。

不要盯住别人的问题不放,如果一个人自身毫无缺点的话,就不会以如此大的兴趣去注意别人的缺点。这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而严于律己是对自己的自我提升,并不是以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自己变成更好更优秀的人。

曾国藩告诫子孙说:“慎独则心安。”

慎独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自我完善的必修课,也是“入德之方”。

严以律己和宽以待人,既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

多点规矩律己,就会少一点怨恨;留点余地待人,才能多一分退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点规矩律己,留点余地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