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大战硝烟袅袅,缺口该如何填补?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5年开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了217亿元,同比增长52.8%。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10亿元。

从产业发展来看,国内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如旷视科技Face++、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内发展迅猛,多个产业应用全面开花。而当“人工智能”与行业充分融合后,也带来了就业结构变化、人才需求产生缺口的问题。当下,行业呼唤着更多“新兴人群”的出现。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或达百万级

AI人才大战硝烟袅袅,缺口该如何填补?_第1张图片

 

根据《中国人工智能ABC人才发展报告》,2018年,人工智能人才市场进入高关注、高需求、高发展的阶段,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6倍。人工智能面临着庞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缺口。

数据显示,2018年八成人工智能岗位集中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广州五大城市。北京以40.3%的占比遥遥领先,较其他城市有数量级优势;上海以14.5%位列第二;杭州借助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崛起,以10.7%排名第三,略领先深圳。而其他城市人才储量则与前5名形成巨大差距,大部分城市AI人才储量占比不足0.5%。

AI 职位热度排行,第一位为软件工程师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供给最多为“数字蓝领”人才,应用和算法类人才较为紧缺;科学家类人才则高度稀缺,但这个群体主要开展前沿研究型工作,甚至与产业实践有一定距离。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与产业开发人员。

根据UIPath的报告显示,世界范围内与AI相关的十大高需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占总比的8.48%。其次是数据科学家、实习生和AI研究人员,这四大职位囊括了该领域20%的空缺岗位。除此之外,AI研究人员和智能专家依然炙手可热。十大热门职位中还有咨询师、AI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引擎、销售工程师以及产品经理。

争相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如何填补?

AI人才大战硝烟袅袅,缺口该如何填补?_第2张图片

 

在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高薪聘请或涨薪留用成为行业普遍现象。根据行业数据,AI人才薪水仍在持续攀高。即使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应届生薪水涨幅也十分夸张,上涨10%~20%是行业基础水准,也有企业上涨幅度更大,给博士生的薪水高达80万元,正是印证了那句老话——“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是人才”。

面对这样迫切的“AI人才荒”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高校,都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升级中,全力支持着其配套人才的问题解决。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其中不少专业在今年秋季就开始招生。

近日,北大、清华双双宣布了新专业。北大2019年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

校企联合也逐渐紧密,高校与知名企业之间的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成为联合高校培养人才的生力军。例如科大讯飞在全国大部分名校、国际名校都设立了联合实验室,一些优秀的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更快速地对接企业的研究课题,能够更快速地培养自身的人才队伍。

中国高校AI人才国际培养计划也在今年4月启动。按教育部规划,5年内在国内高校培训至少500名AI专业教师、5000名AI专业学生,以打造全球最大规模AI人才批量培训计划。

不仅仅是高校,AI的普及还延伸到了高中。国务院在2017年出台的报告中指出,AI是一个全球国家发展的大方向,2019年内地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重要编程和AI的学习,比重占6个学分,与中文和英文语言课并列。

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将AI、物联网、大数据划入新课标,并将“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设立为必修课程,还发布了专为中学教学编写的AI教科书《人工智能基础版(高中版)》,旨在让中学生了解AI的基本思想、常用算法及模型,培养同学们对AI的兴趣,加速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布局。

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迎来“最好的时代”

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门槛高,短期来看,人才缺口会被继续放大,供给压力凸显,高端需求岗位如机器学习、图像处理等技术多依赖于海外引进专家,从业人员的技能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大咖的分享。

长期来看,国内高潮迭起的科技创新,庞大人口带来的丰富数据量和应用场景,以及大量的资本涌入,若能加强人才培养,吸引顶尖科研学者落地,将使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赛道上一个最强有力的“先锋”,有望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