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一

大卫.休谟,1711-1776年,第一次意识到归纳论证复杂而令人迷惑,他对归纳论证的观察一般称作休谟归纳问题,即,当我们呈现或考虑论点时,我们的论点几乎总是包含着隐含的前提,并且这一隐含前提是让论证合理,但总是隐含而不被明确指出的必要前提。

举例来说,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所以,未来,太阳也应该是东升西落。这个论证所隐含的前提是:未来太阳还是会和过去一样。这个隐含前提是最后结论合理正确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我们来说,这显然又是显而易见的“常识”,但倘若这个隐含前提不正确,那么我们关于未来太阳会继续东升西落的结论就不可信。

想象一下罗伯特.海莱茵小说《约伯大梦》中的情节:小说中两个关键人物每次醒来都在一个和睡前稍微不同的世界里,比如货币不同,昨天的世界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今天的世界却是从西边升起的,昨天的世界机动车是靠右行驶,今天的世界却是机动车靠左行驶……也就是说未来不像我们经历的那样“稳固”——今天像昨天,昨天像前天,前天像大前天……在《约伯大梦》里,未来是随机变化的,因此没办法对未来做习以为常的归纳推理。

回到休谟归纳问题,我们也用三段式推论来写: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未来会像过去一样。

未来会继续像过去一样。

所以,未来应该也会继续像过去一样。

这个论证很明显是在循环论证,,也就是说作为它自己的前提,它假定了它尝试建立的最后结论。换言之,上述论证全依赖于自身结论是真实的这个假设。

休谟因此认为每一个归纳论证的例子,都仰赖于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的隐含前提,然而这个前提要如何证明呢?则又必须依赖结论的正确,这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困境,因此这个关键隐含前提根本无法证明。

人类对未来的假设或推理普遍都会遇到休谟归纳问题,比如我约了朋友下周三去某个地方吃饭,我知道从朋友住所去那个地方可以坐3路公交车,于是我跟朋友说:“你可以直接坐3路车到。”这里隐含了3路公交车下周三依然如以往一样走同样的线路这个前提,我们在日常说话、思考中并不会特意去提及这个前提,因为,那根本就没必要且无聊啊。

总之,哲学家的思考,总是会将人的脑袋绕城浆糊。不过,倘若我们意识到我们日常中关于未来推理中总是隐藏着一个前提,也许下一次在听别人夸夸其谈时会留个心眼:

真是那样么?在他那浮夸的言语下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