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写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被人扔进了垃圾桶…

大二写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被人扔进了垃圾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前言:学校里举行征文活动,当时正好在看《肖申克的救赎》,书毕,一气呵成,写下这篇读后感,获得了一等奖。有同学告诉了我插曲,说交稿太多,大多敷衍了事,阅卷人在垃圾桶旁看到一张卷缩的纸上的字,展开了看是这篇读感,看完遂评为当年一等…

初遇《肖申克的救赎》是在一个昏黄的下午,淡淡的书卷略带一些冷香,乌黑的扉页处写着斯皮尔·金(美国)的烫金小字,我没想到我会被他迷住。及至合书,故事的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心中的感触如同滴墨入水,久久不能涤去。

一座偌大的监狱困住了一个被误判了的犯人,这本已是极其残忍的事情,若再冷血的加上一连串人性的灾难,侮辱,一段冗漫的时光,那么想要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几近于无。美国缅因州肖申克监狱里关着一群本应处以极刑的亡命之徒,当社会上认定一个犯人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之后,公众们认为,关上他们几个或十几个无期徒刑比死刑更严厉,因为那可以使他们认清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岁月会蹉跎掉任何一个桀骜不驯的暴徒,当那正值青春鼎盛,孔武健硕,满脸横肉的家伙走进这所监狱,他们不曾想到自己会有苍老的一天。当某个午后来临,假释的政令通过一名年轻的警卫被转送于他之时,那张塞满皱纹的老脸,恐怕早就没有了初来的匪气。是的,那也仅仅是一张假释,但那是二十余年的“良好表现”,“廉价劳动”换来的。乌黑的狱门在身后关闭的一刻,大口呼吸着自由空气的老头儿哆哆嗦嗦地执着一张白纸黑字的证明,他茫然了,因为外边的世界如此陌生,仿佛是他不曾见过的。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安迪·杜佛尼的罪犯,他本来是一位在银行届成绩斐然的骄子,却在一夜间被以谋杀罪误判入狱。他的救赎也自那一夜开始。讲述他的故事的人是他的老友——雷诺,一个1938年入狱的“老鸟”,因为私下里在肖申克贩卖违禁物,雷诺结识了安迪,他从安迪身上看到了近乎绅士的影子,大度、无私、艰忍、乐观。

安迪的乐观是众所周知的,那是因为平日里他无论遇到什么,都总能挂着微笑。然而雷诺真正的开始理解安迪,是在确认了他的确是一名误判的“自由人”。此时,再来回顾安迪的乐观,竟只能以不可思议来解释。安迪是在无意间获知了真正的凶手也进入了肖申克,他的吃惊、紧张、欣喜与不安使之彻夜不眠。我仿佛都能看见那个“乐观”的人在那一晚,彳亍在他的小小的牢房中。当狂风刮过肖申克的一间局促的小房时,安迪最需要的恐怕仅仅是一支香烟,但很遗憾,他没有,他焦躁着,等待一束公正的晨曦。

可是,正义与公正没有到来。狱长和他的爪牙们不希望安迪揭露出美国司法的丑恶。安迪看透了他们的嘴脸,在那一秒,狱长手上的《圣经》黯然失色,只有两个字被无限的放大,救赎,自我的救赎。

大二写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被人扔进了垃圾桶…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安迪跑了,他的越狱在雷诺眼中从满了传奇的色彩,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那难道不是国家司法制度的悲哀么。当正义与公正无处履行,当自游和法制被肆意践踏,人权又谈何而起呢?所以,一部《肖申克的救赎》,是对美国所标榜的人权自由的有力回击,是对政府制度管理的深度思考,是对人性信念的极度考验。安迪用了27年的光阴在监狱的墙上凿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甬道,那一条窄窄的的甬道,其实也象征着对自由、美好的希望,我们不曾失去过希望,希望其实就在绝望的墙后。

大二写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被人扔进了垃圾桶…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说的最后,是雷诺的人性思考,他在回想人生经历时,肖申克无疑是一处难以回避的痕迹。但在那座“城”中,他唯一珍视的是与安迪的一段友谊。当这份友谊被贯以信任的力量,那便有了亘古不变的烙印。许多年后,雷诺获得了短暂的假释,他在安迪告诉他的地方发现了被遗留的信和一部分钱,这封久违的信是安迪对他真诚的邀请,这是天大的信任,雷诺不禁老泪纵横。他违反了假释的有关条令,驱车向着美墨边境的滨海小镇而去,在那一刻,纵使美国的法律给予雷诺自由,我想,他也不会回头。他不再需要虚伪的自由,他渴望的是人性的回归,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他仿佛又看见了那个挂着微笑的安迪,在布满光和影的季节,等着他。

《肖申克的救赎》在这段憧憬中落下帷幕,美好、自由、公平、正义、这些简单的词汇在故事的最后闪烁着它们真正的意义。作者兜了一圈,把我们从现实拉入故事,最后又由故事启迪我们的反思。人生倥偬,不经间春华冬雪,筱然落地,不要等到后悔再去追忆从前,人生的救赎要立足当下,就如同“珍惜”这两个字,写来太轻,意义繁重而深远。我想,斯皮尔·金在落下此书的最后一行字后,也会如释重负吧?因为,一本好书,是一生所享用不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二写的《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被人扔进了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