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心 不忘初心

                                                                                                     

图片发自App


  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文,阅读与写作;心,用心。所谓文心,就是阅读和写作都要用心。

  这不是枯燥的写作教程,也不是热闹的小说,以讲故事的形式,寓教于乐,将语文知识融入情景和故事当中,是文学大师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多年学习、教学语文的经验总结。故事发生在1931年秋天语文老师王仰之先生带领以学生乐华和大文为主角的初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学习过程,本书描述了三十二堂语文课,涵盖了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读书与作文相关的语文知识。每个知识点都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把抽象的知识点穿插进故事里,写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生活在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群初中学生仍然求知若渴,对多灾多难满目疮痍的国家保持着强烈的爱国激情。老师和家长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地指导孩子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光是学习语文的方法指导,更有为人处世、爱国主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读书时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里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联,就是触发。读书不但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阳光下森罗万象的事物都可以获得新的触发,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深入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好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大的可就某一件事进行系统的考量。读书要精细,边读书边做笔记边思考,每读完一本书,掩上书,回忆、思考,吸收书中的精华,惟其如此,才能写好读书笔记,惟其如此,才能将书中的精华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是贯穿每个文学爱好者一生的事情,就像人必须吃饭睡觉不可或缺。

  真正的画家,终生在写生上下功夫,真正的文学家,虽至白头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奥秘。浩瀚的中华文化,穷尽我们一生也难窥豹一斑。

  写作练习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是练习基本功,练习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到应用,才能谈到创作。曾有作家说,没写过一百多万字的废稿,谁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作家。现在鸡汤文、快餐文化泛滥,一个热点新闻出现立刻一窝蜂地人云亦云,没有创新没有思想没有力量,这类文章迟早会被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浪潮冲击得无影无踪。想要写出经典之作,就要常读经典。

  文章的好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是否适当,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读书多体验得来的,只一味死读书不懂得思考、分析、提炼,读再多书,也无助于写作的提高。

  《文心》历尽八十年还常读常新,是初学写作者的文学圣经和初中语文老师的教科书。值得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吸收其精华,是每一个爱好写作者的枕边书、工具书。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一诺)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文心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