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神已经提供了一份官方的文档,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博客: 沐神提供的中文文档质量是非常高的,地址,但是感觉需要看一段时间才能上手 Gluon, 本博客结构模仿 pytorch 的60分钟入门博客编写,旨在用最快的时间可以直接上手Gluon。同时也可以对Gluon的几个重要模块进行一下总结,以后查询方便。 (博主水平有限,如有错误,请不吝指出。)
下面进入正题:
mxnet 新提出的 Gluon 框架是一个 动态图框架, 如果之前有接触过 pytorch 的话,那么应该对动态图框架应该非常熟悉:
静态图的代表就是 Tensorflow,我们首先定义好计算图,然后 feed 数据进行训练网络参数。
动态图的代表就是 chainer, pytorch 和 Gluon 了,在运行的时候定义图。在每个 mini-batch 进行训练的时候都会重新定义一次计算图。
pip uninstall mxnet
pip install --pre mxnet-cu75 # CUDA 7.5
pip install --pre mxnet-cu80 # CUDA 8.0
在神经网络中,我们有三种类别的数据:
在 mxnet/Gluon 中,这三种类别的数据都是由 mx.nd.NDArray
来存储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from mxnet import nd
val = nd.normal(shape=(2,3)) # 在使用 ide 时,没有代码提示不代表没有,常去官网查查 API
val
[[ 1.18392551 0.15302546 1.89171135]
[-1.16881478 -1.23474145 1.55807114]]
val_shape = val.shape # 获取 NDArray 的shape, 这操作 很 numpy
val_shape
(2, 3)
mxnet.nd 中也提供了很多对 NDArray 的操作 https://mxnet.incubator.apache.org/api/python/ndarray.html#array-creation-routines
在 0.11 之前的版本中, mxnet 的 NDArray 是不支持自动求导,自动求导的支持仅存在与 mxnet 的符号编程中,但是为 Gluon(基于mxnet 的动态图框架), mxnet 对于 NDArray 也提供了自动求导机制, 通过 mxnet.autograd 来支持
from mxnet import nd
from mxnet import autograd
# nd.NDArray
val = nd.ones(shape=(3, 5))
w1 = nd.ones(shape=(5, 1))
b1 = nd.ones(shape=(1,))
w1.attach_grad() # 对模型参数进行 attach_grad()
b1.attach_grad() # 同上
with autograd.record(): # 使用 autograd 来记录计算图
res = nd.dot(val, w1)
res2 = res + b1
res2.backward()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 res2 不是标量的话,默认的操作是会对 res2 做一个 sum,然后在 backward
print(w1.grad)
print(b1.grad)
[[ 3.]
[ 3.]
[ 3.]
[ 3.]
[ 3.]]
[ 3.]
到这里,终于可以看到 Gluon 的身影了,Gluon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简洁的 高级 API,我们可以使用这个 API 快速的搭建想要的神经网络结构。
祭出神器 mxnet.gluon
(版本 0.11 及以上 才有这个工具包)
深度学习的流水线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
from mxnet import nd
from mxnet.gluon import nn
from mxnet.gluon import loss
from mxnet import gluon
class Net(nn.Block):
def __init__(self, **kwargs):
super(Net, self).__init__(**kwargs)
self.dense0 = nn.Dense(256) # 我们只需要对 层的输出维度 作说明,不需要考虑输入的维度
self.dense1 = nn.Dense(1) # Gluon 会帮助我们 推断出 输入的 维度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dense1(nd.relu(self.dense0(x)))
net = Net()
net.initialize() # 要先 initialize, 再创建 trainer
trainer = gluon.Trainer(net.collect_params(), 'sgd',
{'learning_rate': 0.001}) # 优化方法
val = nd.ones(shape=(10, 100))
label = nd.ones(shape=(10,))
criterion = loss.L2Loss() # 创建一个 loss 标准
with autograd.record(): # 需要反向传导的地方记得 record 一下
res = net(val)
print(res)
loss = criterion(res, label)
loss.backward() # 计算梯度
trainer.step(batch_size=10) # 更新模型参数
print(net(val))
print(loss)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8936485]]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0.14251584]]
[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0.70729446]
上面的事例已经将关键的 Gluon 组件一一展现了出来,包括:
当进行运算的值都处于 GPU 上时,则运算发生在 GPU 上。
使用 ctx 来为创建的 NDArray 指定设备
import mxnet as mx
val = nd.zeros(shape=(3,),ctx=mx.gpu())
print(val)
[ 0. 0. 0.]
如何将 定义的网络的参数放到 GPU 上
net.initialize() # 利用这个函数, 里面有个 ctx 参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xnet import nd
# numpy.ndarray --> mx.NDArray
val = np.array([1, 2, 3])
nd_val = nd.array(val) # 深复制
# NDArray --> numpy.ndarray
val_ = nd_val.asnumpy()
https://github.com/zackchase/mxnet-the-straight-dope/blob/7a00d1ec253129d844055870d59266a8a502f5c4/chapter06_optimization/gd-sgd.ipynb
https://zh.gluon.ai/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