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关于金融的书,比较通俗,再次勾起了我对金融的兴趣,于是想搞清楚一些之前一知半解的概念,所以,我就先找了一个书中对我感官冲击最大的概念,做了一点点研究,得到的结果并不让人开心,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失望,这个概念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其实我们对CPI的概念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媒体听到这个名词:某月CPI同比上涨了xxx%,诸如此类。我们也大概了解这个指数代表的意义,表示居民的消费水平,如果CPI上涨,说明物价上涨了,反之则说明物价下降了。
CPI是一个固定权重的指数,也叫拉斯拜尔指数(Laspeyres Index),即以基期消费量加权来计算总指数,由德国统计学家拉斯拜尔1864年提出。选定基期,价格指数设定为100。当基期年份变化时,当前年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要相应调整。那么它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里举个例子就清楚了。
比如,我们规定:
衣食住行各占比40%、30%、20%、10%
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计算
衣×40%+食×30%+住×20%+行×10%=10000元
那么这个10000元,就是你全年衣食住行的加权总消费,我们把这个10000元看作是基数,那么2015年的CPI就是100;2016年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来11000元,那么,2016年的CPI就是11000÷10000×100=110。
这个例子里,2015年称作是基期,2016年就是当期。上面的例子计算的是年度CPI,如果把年度消费换作月消费,那算出来的就是月CPI,以此类推。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CPI是个相对值的概念,它是会变动的。其实,它本应该恒定在一个稳定的值。这个值在宏观上看有多稳定呢?就像你掷无数次硬币,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0%的这个50%一样稳定。至于为什么我们熟知的CPI似乎一直在持续上涨呢,这里就不再展开说了(原因其实还是挺绝望的)。
国家统计局规定,各个消费所占的权重是根据对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的消费项目调查来确定的,每两年修正一次,以保证与实际情况相符。而每种项目的消费价值怎么确定呢,那就需要国家统计人员定期地、实地地调查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了,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直接派人到调查网点采集原始价格。数据来源于全国 31个省(区、市) 500个市县、 8.3万余家价格调查点,包括商场(店)、超市、农贸市场、服务网点和互联网电商等。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这个CPI的计算方式挺合理呀,考虑周详,不偏不倚,客观真实,绝对是业界良心啊。并且,不只是中国的CPI是这么计算的,国际上其他国家,包括世界老大美国,计算CPI都是这样的思路。
现在重点来了,既然CPI这么客观公正,为什么有不少人吐槽中国的CPI数据不符实呢;物价总在飞涨,为什么CPI并不高呢。那么,中国的CPI到底是否符实呢,如果不符实,那出入是大是小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拿世界老大美国作对比,根据最新的数据(2017年),美国CPI包括食品和饮料、住宅,服装,交通,医药健康,娱乐,教育交流,其他商品及服务等八个大项(而不是现在我国国内各个百科所显示的七个大项),超过200个基础分类。
我国CPI涵盖了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大类(和找到的某些数据有冲突,不过大致相符)、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从涵盖领域方面来说,中国CPI和美国CPI不分伯仲(事实上,美国对基本分类下的小项,划分得更细,不过这个不是重点)。
就CPI指标的分类来说,美国针对不同的人群或范围,有不同的计算指标,比如有CPI-U,CPI-W,Core-CPI等等,各有其指导意义。
再来看中国,有城市CPI和农村CPI,但是没有核心CPI。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做的不如美国全面,但是还算是差强人意吧。
再来看各大项的所占权重,这里才是重头戏,咱们同样对比美国。美国CPI权重是变动的,但是总体来看幅度不大。每年末,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年度消费者支出调查,CPI篮子组合都会进行调整;同时,劳工部会根据固定组合中各分项的相对价格变化来调整权重。并且,美国CPI权重值与变动是完全公开的,在美国劳工统计局官网都可以查到。
在中国CPI各项所占权重也是变动的,但是各项权重和美国相差甚远。并且,中国CPI计算权重值与变动不公开,除了国家统计局,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字,我们只能够通过各项消费的涨幅和整体CPI的涨幅来做推断。在我查资料的时候,我甚至找到了一个新闻,13岁北京神童研究CPI权重变化高考成绩理科698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个新闻我很想笑。
最近几年,中美CPI权重变化都不大。通过以下数据,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中美CPI八大项权重:
中国(2012年)
食品34%
服装9%
居住13%
交通和通信10%
教育和娱乐14%
医疗保健10%
烟酒及用品4%
家庭设备及维修6%
美国(2016年)
食品饮料14.606%
居住40.891%
服装3.245%
交通17.232%
医疗保健8.041%
娱乐5.777%
教育与交流7.112%
其他用品和服务3.096%
可以看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消费者支出占前三大项的分别是食品34%,教育和娱乐14%,居住13%。根据美国劳工局的统计,美国消费者支出占前三大项分别是居住40.9%,交通17.2%,食品饮料14.6%。
是不是看出来问题了?
压死中国人民的住房,居然只占比13%!
难死中国人民的医疗和教育,居然合计只占比不到24%(这个数值里还有娱乐)!
这三座让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的大山,总占比不到37%,甚至赶不上美国住房一项的占比!
而只占生活开支比较小的食品,却占了34%之多,难道国家统计局是感觉中国的吃货比较多吗?
现在总算是明白,为什么中国的CPI被称作是“猪肉CPI”了吧,猪肉价格上涨,CPI就涨;猪肉价格下跌,CPI就下降,是因为食品的占比实在太大了。
你可能说,这不是忽悠人吗,中国的居住消费怎么可能只占13%呢,看看各地的房价,一辈子不吃不喝才能买套房,有人也做过计算,整个北京地皮的价格(注意,不是商品房的价格,只是政府卖地的地价)已经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房地产了,如此高的房价,中国CPI住房占比至少应该是80%才对。
对此,国家统计局在官网做了解释:
国际上公认CPI具有三大用途,即通货膨胀指标、国民经济核算以及支付的调整。从专业上讲商品房价格不纳入CPI统计与CPI的第一、二个用途是相关的。
世界各国统计机构所采用的“国际惯例”,这个国际惯例也就是国际各国CPI统计同行所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在93SNA(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世界各国统计机构遵循的一般性原则)第十章资本账户的资本形成总额中指出:住宅按新的或现存的有形固定资产来处置。为此,CPI的统计口径必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类相一致,而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分类,商品房购买属于投资范畴。而CPI关注的是消费,因此,CPI只能反映与居民即期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不必要也不可能反映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类价格的变动。且如果将商品房价格变动纳入CPI的统计中,我国的CPI与世界其他各国的CPI就不可比了。一个即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动,又能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指数,这样的指数不叫CPI!即使编制出来,也因其涵义不清晰而无法为国民经济核算使用。
概括大意就是,按照国际惯例,住房属于资产,不应统计进CPI,不然咱们和国际就不接轨了。乍一看,是没有什么错,国际上确实也是这么算的,美国也是这么算的。但是为什么美国CPI中居住的权重那么高呢?这就得说到另外一个名字,叫做OER。
OER全称是Owners’ Equivalent Rent,所有者等价房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即使你买了房子,咱们也得把你这个支出统计出来。怎么统计呢,很简单,你只需要问自己,如果你自己租你的这套房子,你会出多少租金,这个租金就是你的OER。这样处理显然是合理的,相当于将你的买房费用均摊了下来,并且,在租金比房价便宜的中国,即使我们也这么算,CPI也是占了便宜的。
美国CPI中住房,计算了OER,并且占比不小,24.433%,放在北京,三四环的一套三居室,一个月的开支就相当于多花1万块,好吗。
现在在回头看中国CPI,中国CPI中的住房一项,完全没有计算OER。将住房这一项比重降低不说,还在住房消费的内容上偷工减料,最后再故作托词道“一个即能反映资产价格变动,又能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指数,这样的指数不叫CPI!”,这样的CPI计算方式如果能表示消费水平的变化,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那么,
对中国的住房大项,国家统计局也做了官方解释:
事实上CPI已经 反映了居住消费价格的变动。不将商品房(资产)价格变动纳入CPI统计范畴,不代表CPI 不反映居住类(消费)价格的变化情况。CPI中居住类价格的变化是通过四个类别来反映的:1、建房和装修材料,主要是砖瓦灰砂石、水泥、化工原料等。2、租房,主要是公房及私房房租的变化。3、自有住房,主要是房屋贷款利率、物业费的变化情况。这里需指出的是,目前国外一些国家就是通过住房贷款利率变化来反映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理论依据是:自有住房不管是贷款支付的还是自有储蓄支付的都是以购房资金形式存在的,即你自己的住宅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而购房资金的价格就是贷款利率,因此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也就反映了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4、水、电、燃料的价格变化。
好家伙!你想想,对于一个花了300万在北京买了40平米精装loft的人来说,他在花了半辈子的积蓄买房之后,后大半辈子的住房开支就只需要计算物业水电燃气费了。你说,不对,你看第3条,贷款还得算进去呢。朋友,请看清楚,人家说的是“购房资金的价格就是贷款利率”,“通过住房贷款利率变化来反映自有住房的价格变化”,意思是说,我统计的CPI中的住房消费和房屋贷款利率是挂钩的,而房屋贷款利率和你买房花的钱是挂钩的,所以,我的住房CPI其实是能够反应你买房花销的高低的。
举个有些牵强的例子,领会精神即可:
你和你的一个高富帅朋友都把钱放在余额宝里。
咱们这里定义一个富裕指数(也就是CPI中的住房),它和余额宝收益率(也就是房屋贷款利率)相关。
你存了100块,你的高富帅朋友存了100000000000块(别数几个0了,我也没数,总之就是很多钱)。
一开始,收益率是1%,后来涨到了10%(房屋贷款利率高了),现在余额宝官方发公告了,大喜讯,富裕指数变高了(CPI中的住房变高了),表示大家都变富裕了(你买房的开销变高了),其实你还是个穷逼。
后来收益率跌到了0.1%,余额宝官方说,大事不好,富裕指数变低了(CPI中的住房低了),大家都成穷逼了(买房的开销变低了),其实你的高富帅朋友还是高富帅。
你就存了100块钱,你会在乎一年收益1块钱和1毛钱的区别吗?买房实际的花费,其实就是绝对值的概念,房价的高低是100和100000000000的区别,不是1%和10%、0.1%的区别。
所以,国家统计局的官方解释,这不是扯了一个犊子啊,这完全是把全局所有的犊子都扯出来了啊!好壮观!
咱们再看看,如果咱们如果按照美国OER占比24%来计算上中国的房价,中国的CPI会有什么变化。假设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不变(实际是变的)来算,住房消费的涨幅就相当于是住宅商品房单价的涨幅了。
咱们以00年到09年的数据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00年住宅商品房的平均售价是1948元,09年是4459元,九年涨到2.3倍,平均每年涨了9.6%,会为CPI增幅提供2.6个点。当CPI涨幅超过3,就可以认定是通货膨胀,当超过5,那就是严重通货膨胀。单单住宅商品房的售价这一项,就差不多可以认定中国是通货膨胀了,再加上其他各式开销,再考虑08年经济危机的房价下跌的影响,中国一直在严重地通货膨胀。
中国CPI的权重分配、数据统计,完全没有体现出来CPI的初衷。
也有人说了,中国CPI体现的是趋势,不是数值,如果真的这样的目的,计算精确些不是更好吗,涨3个点和涨100个点完全是天壤之别。
也有人说,CPI权重是在改变的,以后随着房价上涨,这个比例是会增大的,食品的占比也会下降。相信会出现这样的改变,不过,即时权重变了,也得进一步改变住房消费的统计,如果不把OER或者类似的概念引入进来,住房占比再大,也会因为绝对值不符实而导致CPI不符实。
同步更新在
我的知乎:扯犊子的CPI
我的公众号:扯犊子的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