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DDD指导下的实体类设计案例

1 引子

项目开发中的工具类代码总是随着项目发展逐渐变大,在公司诸多的公用代码中,笔者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也是经常被使用的类:BaseDomain,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我们公司的开发习惯中,数据库实体类通常会继承一个叫做BaseDomain的类,这个类很简单,主要用来填充一些数据库实体公用的属性,它的设计如下:

@MappedSuperclass <1>
public class BaseDomain {

    private Boolean deleteFlag; <2>
    private Date deleteDate;
    private Date lastUpdateDate;
    private Date createDate;
    @Version <3>
    private Integer version;

    @PrePersist <4>
    public void init(){
        Date now = new Date();
        deleteFlag = false;
        createDate = lastUpdateDate = now;
    }

    @PreUpdate <4>
    public void update(){
        lastUpdateDate = new Date();
    }

}

小小的一个类其实还是蕴含了不少的知识点在里面,至少可以包含以下几点:

<1> 被其他类继承后,父类的字段不会被忽略,也就意味着子类没有必要自己写这一堆公用的属性了。

<2> 逻辑删除标识,业务类的删除必须是这种打标识的行为,不能进行物理删除。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原先的该字段被命名成了isDelete,这不符合变量命名的规范,会导致一些序列化框架出现问题,而delete是数据库的保留字,所以本文中用deleteFlag。

<3> 使用version作为乐观锁的实现,version的自增以及版本失效异常受@Version该注解的影响,是由框架控制的。

<4> 创建日期,更新日期等等属性,在我们使用JPA的save方法后,框架会自动去填充相应的值。

2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这个基类使用的频次是怎么样的呢?every class!是的,公司的每个开发者在新增一个实体类时总是优先写上Xxx extends BaseDomain 。初级开发者总是有什么学什么,他们看到公司原来的代码都是会继承这个类,以及周围的同事也是这么写着,他们甚至不知道version乐观锁的实现,不知道类的创建日期更新日期是在基类中被声明的;高级开发者能够掌握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技术要点,尽管开发中因此遇到一些不适,但也是尽可能的克服。
等等,上面说到添加这个基类后,对开发造成了不适感,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下面就来谈谈直观的有哪些不适感以及解决方案。

2.1 没有物理删除,只有逻辑删除

真正delete操作不会再出现了,物理删除操作被setDeleteFlag(true)代替。在列表展示中,再也不能使用findAll()操作了,而是需要使用findByDeleteFlagFalse()。更多的数据库查询操作,都要考虑到,deleteFlag=true的那些记录,不应该被影响到。

解决问题:在DDD中,值得推崇的方式是使用specification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应到实际开发中,也就是JPA的Predicate,或者是熟悉Hibernate的人所了解的Criteria。但不可避免的一点是由于只有逻辑删除,导致了我们的数据库越来越大(解决方法不是没有,正是EventSouring+CQRS架构,这属于DDD的高级实践,本文不进行讨论)。从技术开发角度出发,这的确使得我们的编码变得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其业务意义远大于这点开发工作量,所以是值得的。

2.2 级联查询变得麻烦

一个会员有多个通信地址,多个银行卡。反映到实体设计,便是这样的:

public class Member extends BaseDomain{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OneToMany
    private List memberAddresses;
    @OneToMany
    private List bankCards;

}

其中,MemberAddress及BankCard都继承了BaseDomain。使用orm框架自带的级联功能,我们本可以查询出会员信息时,顺带查出其对应的通讯地址列表和银行卡列表。但现在不是那么的美好了,使用级联查询,可能会查询出已经被删除的MemberAddress,BankCard,只能在应用层进行deleteFlag的判断,从而过滤被删除的信息,这无法避免,因为框架不认识逻辑删除标识!

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和2.3节的问题,恰恰是促成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这与DDD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DDD将对象划分成了entity(实体)和value object(值对象)。如果仔细分析下上面的业务并且懂一点DDD,你会立刻意识到。Member对象就是一个entity,而MemberAddress以及BankCard则是value object(username也是value object)。value object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为entity的修饰,从业务角度出发,MemberAddress和BankCard的确是为了更好描述Member信息,而抽象出的一个集合。而value object的另一特性,不可变性,指导了我们,不应该让MemberAddress,BankCard继承BaseDomain。说了这么多,就是想从一个理论的高度,让那些设计一个新实体便继承BaseDomain的人戒掉这个习惯。在value object丧失了deleteFlag,lastUpdateDate等属性后,可能会引发一些的质疑,他们会声称:“数据库里面member_address这张表没有lastUpdateDate字段了,我再也无法得知这条会员地址最后修改的时间了!”。是的,从逻辑意义上看,地址并没有改变,而改变的只是会员自己的地址,这个UpdateDate字段在地址上极为不合理,应该是会员的修改。实际的开发经验告诉我,从前那么多的value object继承了BaseDomain,99%不会使用到其中的相关属性,如果真的需要使用,那么请单独为类添加,而不是继承BaseDomain。其次这些人犯了另一个错误,我们设计一个系统时,应该是entity first,而不应该database first。DDD告诉我们一个软件开发的大忌,到现在2017年,仍然有大帮的人在问:“我要实现xxxx功能,我的数据库应该如何设计?”这些人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把软件的目的搞错了,软件研究的是什么?是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领域)问题,而不是去研究数据应该如何保存更合理。我的公司中有不少的程序员新人,希望这番话能够帮助那些“步入歧途”的从业人员 “走上正路”。软件设计应该从“数据库驱动”走向“领域驱动”,而DDD的实践经验正是为设计和开发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实践指导。

2.3 乐观锁的尴尬地位

再说回BaseDomain中的version字段,由于MemberAddress和BankCard这样的value object也被赋予了乐观锁的行为,这意味着加锁的粒度变小了。DDD的指导下,改动也可以理解为由Member这个根发出,统一由Member中的version来控制,这使锁的粒度变大了。换言之,从技术开发角度,对value object加上version可以允许同时(操作系统级别真正的同时)修改一个用户的地址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甚至是多个银行卡中不同的银行卡,而单独由Member控制,则意味着,系统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单独一项操作。在业务并发的一般角度上考虑,一个用户是不会出现多线程修改行为的。而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单独为value object 添加version,破坏了value object的不可变性,若要修改,应当是被整个替换。

解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请不要为value object添加乐观锁。如果有一个场景下,你的value object需要出现版本控制,那可能有两种情况:1 你的value object是压根不是value object,可能是一个entity 2 聚合根划分错误 ….这,要真是这样源头都弄错了,压根没法聊了对吧

3 总结

BaseDomain这样的设计本身并不是我想要强调的重点,但是既然出现了BaseDomain这样的设计,那么它究竟应该被什么样的实体继承,就是需要被考虑的了。DDD下,识别aggregate root,entity,value object,是整个软件设计的核心点,在本文中,判别是否继承BaseDomain的前提,就是这个对象是entity,还是value object。大家都是存在数据库中的,但是地位是不一样的。

本文若有什么不足之处,欢迎DDD爱好者指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域驱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