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 | 何为有用的信息--即刻与得到

--- 原创,未授权禁止转载 2017.08.30 ---

昨天看《娱乐至死》,作者对于信息的定义,是说它影响了人的行为或决策。

这让我想要思考,到底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有用的信息?当下,我们接触的是哪种信息?过剩的信息中,如何判别有用的信息?

迷思 | 何为有用的信息--即刻与得到_第1张图片
娱乐至死.jpg

信息的定义

1948年数学家香农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原来,真正有用的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的。应该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影响或者帮助人类做出决策的。

信息分哪些种类?

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包括了决策类信息,知识类信息,资讯类信息,娱乐类信息。

举例说明:

  1. 决策类信息: 天气预报。决定今天要不要带伞。
  2. 知识类信息:理财知识。影响了人们对于金钱的思考,以及要不要去开个理财账户。
  3. 资讯类信息:《战狼2》有可能突破60亿票房。有了公众闲聊的话题,社交货币。
  4. 娱乐类信息:b站看鬼畜视频。搞笑又下饭。

信息的界线没有严格划分。

它们分别影响了人们的决策,思考与行动,社会感知,情绪与闲暇时间。

信息与我

这些信息,有些是需要我去了解的,有些是需要我去理解的。

了解的,可能看个标题就够了。所以需要它快速。 -- 如资讯类信息

理解的,需要有严谨的逻辑,清晰的阐述,或文或图或音。需要它能沉淀。-- 如知识类信息

对我而言,常用的信息类APP,即刻与得到。

【即刻】迷思

从『有用的信息』这个角度,我重新理解了【即刻】的定位。

有用,抛开了时间的维度。

会影响你决策的,大多都是未发生的。所以你要等,等它发生,然后有人告诉你。

会让你愿意去关注的,大概是戳中了你的某个情绪点,或者匹配了你的思维方式,你期待着后续。

所以即刻的订阅主题,很多都是未来向的。

如,ISIS被灭进展提醒,火车票预售及相关政策提醒,NHK有新的纪录片,百度跌出BAT阵营提醒。

这些主题酷不酷炫,即刻真的是一生推啊~~

另:
即刻是做机票提醒起家的,从有用的信息出发,现在市面上的机票搜索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以后单写一篇。

知道与不知道

信息还有另外一种维度:

迷思 | 何为有用的信息--即刻与得到_第2张图片
知道.png
  1. 我们 知道
    a. 我们知道,如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
    b. 我们不知道,如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外星人”

  2. 我们 不知道
    a. 我们知道的,直觉。
    b. 我们不知道的,如,在知道“虫洞”之前,你根本不知道你不知道。

【得到】迷思

我从这个角度,重新理解了『得到』。我觉得,得到给了我了解 1b和2b的可能性。

比如,我知道『人』是什么意思,但我不知道它从甲骨文到简体字是怎么演变的。《老浦识字》可以。

比如,我不知道当今科技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硅谷来信》《前哨》可以。

音频 + 文字

得到专栏作者张萧雨说,得到的反直觉功能在于,音频。

他这句话很有趣。

罗振宇做微信公众号时,每天60s语音坚持了很久,可能他发现音频是一种在移动设备中可以高效传播信息的方式。

得到专栏一开始就附加了文字+音频,只是觉得很方便,所以没有多想为什么要有两种形式存在。明明这样增加了制作了成本。

现在想想,确实有不一样的效果。

音频娱乐

音频很容易与娱乐联系在一起。比如小时候常听的音乐电台。

没有音频的知识类专栏,可能不是消磨时间的首选,但加了音频,似乎披上了一层娱乐性质的外衣,对于获取知识的专业性门槛,变成了有空就听的偏娱乐消磨时间的低门槛。

而音频的局限在于,听众的理解能力的上限。

所以,需要消化理解的内容,还是需要『看』。

音频,配以文字,整体就灵活的多,更适合不同场景之下的切换,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气质。

无论音频,还是文字,用户需要的都是精华,得到在内容把控上做的很好。相比『豆瓣时间』,拥有别样的大v资源,音频内容却相当随意,导致文字内容只挑了一些自认为的精华展现,把音频变得完全娱乐化,文字变得没有完整的沉淀性,无力吐槽。

大概是大家都发现了音频的魅力,微信读书也加入了FM频道。有趣。

另:
音频更容易在情绪上引导人。

比如罗胖讲话时,总觉得他说的很对。因为听觉上很容易被对方的语气,话术所引导,变得不容辩驳。

迷思,全错,欢迎讨论。

End

--- 原创,未授权禁止转载 2017.08.30 ---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思 | 何为有用的信息--即刻与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