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文化信息

中国的文字,作为世界古老文字之一,但是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看,便能够凸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对文字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诸多信息。

从简单的线条,到初步的画文,谁又能知道古人经历了多少磨难,头脑经过了怎样的进化,再发展才迈到了那一步。而如今,汉字书写即书法已经变成一种欣赏性载体工具,但仓颉造字之时,有怎会想到书法呢?

在文字学里会谈到“本字”与“假借”之分,裘锡圭《文字学概论》中,已将假借分为三种情况,而就这种情况来看,古人造字的不易,以及文字与文字的相生关系,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出现一些假借文字,是不是通过假借文字也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信息呢?

文字的演变,过程的复杂,值得注意的是“隶书”的形成,因为隶书的形成再到成熟的流传运用,表现出时代性的突破。尤其是隶变,标志着书写的转折。就篆书与隶书相比而言,隶书的那种整体性、线条性,隶书更具美感,符合人类美学的进程,而且篆书中多数圆转笔道变成了隶书中方折、平直笔画,如“又”字。

甲骨文

不光要从字形上看线条的变化,更应该看到文字所反映的社会性质的变化。汉隶的广泛运用,以及官方化,直接体现出封建体制的变化。因为封建统治不仅注重人们的言行举止,而且就思想控制上讲,文字则是信息的载体和传递工具。如“羌”,在不同时期的写法,反映出统治者对于人的控制和为所欲为。

甲骨文
带有石锁的羌人

“在秦代,虽然隶书地位很低,但实际上已经从民间动摇了小篆的统治地位,到了西汉,距离秦王朝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并没有多久,隶书就正式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所以,我们也未尝不可以说,秦王朝实际上是以隶书统一了全国文字。”(《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裘锡圭 79页)

文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印记,沉淀着多方位的文化信息。从文字中突显图腾文化,这已经是很多人做过的研究了。如“龙”字,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图腾。

文字的文化信息_第1张图片

《说文解字》:“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这个字就能很好的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图腾的崇拜,也体现着人类要适应、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而龙本无形,为人所造,四季惠于人,造福于人。

再看“美”字,《说文》:“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無鄙切〖注〗臣鉉等曰:羊大則美,故从大。”

文字的文化信息_第2张图片

在甲骨文中,上着一象形文字“羊”,可见羊在远古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而为什么不是别的东西呢,《中国美学史》中说:美,最初是象征戴羊形装饰的“大人”,同巫术图腾有直接关系,......(大人)所指的是图腾巫术或图腾乐舞中头戴羊饰的祭司或酋长。《说文》种:“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可见在远古的“六畜”之中,人们对于羊的崇拜,不仅仅因为它是六畜之一,而且羊肉的丰富,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需求。

文字中又存在着古时候的房屋文化。古代早期,不同位置的窗花,名称是不相同的:朝北开的窗户叫“向”,朝南开的叫“牗”,屋顶上的叫“窗”,这就无形中给我们暗示出一种房屋信息,古人的房间设计。如“登堂入室”,古代建筑中堂室有别,同时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程度。

住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而且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可想而知,文字也是人们生活的体现。如:“祝”,

文字的文化信息_第3张图片

《说文》“祭主贊詞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甲骨文字左边象形为祭祀台,右边则是一个跪着祭祀的人,从而反映出古人的一个生活场景来。

在文字现象中,还有一种现象需要一提,那就是文字的谐音与避讳。

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句子的“丝”字,谐音为“思”,体现出作者对于诗作的巧妙之处。春节时,长写对联“年年有鱼”,“鱼”字谐音为“余”,鱼是人类古代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谐音为“余”,代表了年年有多余的含义,也表达了人们饮食的愿望。

在我国古代,避讳现象是极为常见的,因为是封建君主权利和宗族制行使的必然。帝王为了自己地位的独崇,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名字中任何一个字出现在别人的名字或书籍中。孔子是教育先圣,许多书里出现孔子的名字时就会刻意将“丘”字避讳为

就是因为孔子独特的地位,从而避讳了圣人的名。

汉字文化,作为中国的瑰宝,不仅仅因为它本身蕴含了怎样的文化信息,关键在于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字作为历代信息传承的载体,我们更应该去努力研究,学习这种祖宗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字的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