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下运行软件,验证其能正常运行,并发现其缺陷,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设计、计划、实现、执行;
软件测试流程:需求、计划、方案、用例、执行、总结;
lampp(xampp):apache+mysql+php+per;
wampp:windows+apache+mysql+php;
apache的http的默认端口为80,https的默认端口为443;
(http端口设置在xampp文件下httpd.conf,https端口设置在xampp文件下的http—ssl.conf)
数据库mysql的默认端口为3306,oracle的默认端口为1521;
在控制命令符中查看端口的占用情况命令:netstat -ano | findstr “80”
SVN的使用:上传commit、更新update、查看日志、更新版本、clean up;
几个人同时编辑文档:先锁定、再编辑、再提交;
1、测试需求
测试需求分析:分析识别测试范围,解决测什么的问题,方便测试的跟踪和管理;
测试需求分析的流程:需求采集—>需求分析—>需求评审;
测试需求分析的评审: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易理解性、无歧义性;
测试需求分析的时间:开发需求完成后;
负责人:有丰富经验的测试工程师;
参考依据:
(1)狭义依据:需求规格;
(2)广义依据:参照上面的测试需求分析来源;
在测试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测试质量:
(1)多方收集需求;
(2)多与开发人员沟通;
(3)若有以前的系统,参照以前的系统;
(4)找类似的产品熟悉;
(5)到网上查找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知识、专业术语;
测试需求分析的来源:
(1)开发文档:需求规格、概设、详设、数据库结构设计文档、模块功能图等;
(2)用户需求:与用户或需求分析人员沟通,需求调研的会议纪要,与用户邮件往来;
(3)软件雏形:可运行软件,软件的框架;
(4)相关的规划及标准:各行各业的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项目标准、国家法律法规;
(5)类似的产品:公司内部相同的旧版本产品,行业其他公司类似的产品;
(6)测试知识经验库:测试人员的业务背景、系统业务知识的积累、个人的测试经验积累;
(7)其他隐性的需求:产品利益相关者的建议、会议纪要、备忘录、沟通记录、邮件往来等;
测试需求分析的内容:
(1)业务流程图的分析;
(2)用户和角色的分析;
(3)数据库结构的分析;
(4)测试要点的分析;
测试需求分析的方法:
(1)测试功能点分析法;
(2)功能交互分析法;
(3)质量特性分析法;
(4)测试类型分析法;
2、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管理层文档,对测试过程、测试活动起到指导的作用,解决做什么的问题,5W;
测试计划编写时间:测试需求完成之后;
编写人:由项目测试负责任编写;
评审人:项目经理、QA、开发、产品、设计人员
输出文档:总的测试计划文档;
测试计划的内容:
(1)项目背景,缩略语(专业术语);
(2)测试的参考文档、测试的交付文档;
(3)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环境、测试工具、测试策略、测试风险;
(4)人力资源的分配、工作量的估算;
(5)测试时间、进度安排、任务分配、培训计划等;
(6)出入口准则(准入准出标准)等;
测试风险:质量、时间进度、成本、变更、人员变动等;
QA与QC的区别:QA为质量保证、QC为质量控制;
冒烟测试:在测试之前,对软件进行可测性检查,保证基本功能,基本流程可通,提高工作效率;
回归测试:包括完全回归和部分回归(根据操作频率和风险选择)
项目 | 项目时间周期 | 测试用例数量 |
小 | 3个月—10个月 | 500-1000个 |
中 | 10个月—1.5年 | 1000-2000个 |
大 | 1.5年以上 | 2000个以上 |
测试阶段 | 占用时间比例 |
测试需求阶段 | 10%-20% |
测试计划 | 小项目2-3天,大项目5天左右 |
测试方案 | 小项目1周,大项目2周 |
测试用例 | 测试总时间的30% |
测试执行 | 测试总时间的40% |
测试报告 | 小项目2-3天,大项目5天 |
编写测试用例效率:35个/人天;
执行测试用例效率:35个/人天;
缺陷发现效率:10个/人天;
测试用例的质量:30%(缺陷的总数/已执行的测试用例总数)
集成策略:
(1)非增量式集成:大爆炸式集成;
(2)增量式集成: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三明治;
测试准入条件:
(1)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评审完成;
(2)开发人员完成编码,并完成自测;
(3)冒烟测试通过;
(4)开发组提交了测试申请单;
测试准出条件:
(1)时间标准:项目时间用尽;
(2)缺陷修复:致命/严重缺陷比率为0%,一般<5%,轻微<10%;
(3)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为100%;
(4)测试用例对需求覆盖率>95%;
(5)缺陷修复率达到一定的标准;
(6)收益比:存在bug,但是修复需要花费的时间大于受益,测试停止;
(7)完成软件测试验收报告,并且报告结果达到认可;
3、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技术层面文档,主要对被测软件测试特性、方法、环境等进行规范,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测试方案的编写时间:测试计划完成之后;
负责人: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
参考依据:测试计划、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规格、概设、详设;
评审人员: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经理、QA
测试内容:
(1)项目背景、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环境、测试策略、测试工具;
(2)测试特性的分析;
(3)测试特性方法的分析;
以最少的用例更全面的覆盖需求,测试不能发现潜在的缺陷;
单元测试:80%缺陷;
集成、系统测试:20%中的80%;
4%-6%的缺陷遗留到用户现场;
缺陷的群集:80%的缺陷存在20%的模块中;
缺陷的级别:致命、严重、一般(不超过15%)、轻微(不超过20%)、建议;
缺陷处理状态迁移图:新建—打开—已修正—已关闭—拒绝—延迟—重新打开;
缺陷优先级的考虑方面:
(1)缺陷本身的严重级别;
(2)功能的重要性方面;
(3)功能发布的时间进度;
(4)功能的可见性方面;
(5)从操作频率方面;
(6)从安全性方面;
4、测试用例
负责任:测试工程师
参考依据:参考方案、需求分析的结果、需求规格;
评审人:测试工程师、QA、开发人员、测试经理;
输出文档:测试用例文档
用例设计需考虑的方面:(以最少的用例更全面的覆盖需求,以此发现更多的缺陷)
(1)编写所有必填项(一个用例);
(2)编写所有项包括必填和非必填(一个用例);
(3)一个完整的流程一次性走完(一个用例);
(4)编写预期结果:包括前台、后台、数据库等方面;
(5)新增和修改的链接为同一界面(代码一致为前提):在修改中只需测试进入界面的默认情况,其余字段只需在新增上测试,修改所有字段点击保存、重置,修改后直接返回需要提示;
(6)删除:子信息有调用情况(全删、不能删除),例:品牌和商品,删除品牌时则提示,物理删除:可到数据库中回滚,数据库不存在;标志删除:到回收站用来做历史记录,后台可看,前台不可;
(7)登陆:账号长度限制,正确登陆,不正确登陆;
(8)业务流程图:场景法、基本流和备选流,串行用乘,并行用加;例:银行取款流程图;
(9)查询:精确查询和模糊查询,like“%x%”;多条件搜索可用正交法、再补充;
测试用例过程:
(1)输入—动作—输出;
(2)输入—测试环境—测试目的—执行条件—动作—输出;
(3)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检测某个程序或何时是否满足某个特定的需求;
测试用例的作用:便于软件质量的度量,方便测试任务的跟踪管理,方便缺陷的提交;
如何衡量测试用例的好坏:清晰、准确、完整、简洁、一致;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因果图:
(1)因果图关系:(输入与输出)恒等、非~、与^、或V;
(2)输入约束:异E最多只能一个为1、或I最少有一个为1、唯一O有且只有一个唯一;要求R两个取值一样如C1为1C2也为1;
(3)输出约束:强制M两个输出互异;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语句覆盖率、条件覆盖率、判定覆盖率、条件判定覆盖率、组合覆盖率、路径覆盖率;
对于搜索框的测试用例设计:
(1)单个条件;
(2)所有条件;
(3)任意几个条件组合:应用正交实验法再补充情况;
(4)不符合条件查询;
(5)条件中有相互冲突的条件,需单独测试;
(6)输入合理的查询条件后,点击返回需有提示;
5、测试执行
参考依据:测试用例(需求);
执行人:软件测试工程师;
输出:缺陷报告;
Test Case执行结果:
(1)未测试:Not test;
(2)通过:pass;
(3)失败:failed;
(4)阻塞:black;因为其它的问题导致用例无法执行;
(5)观察:investigates;
bug的内容:bug描述、重现步骤、实际结果、预期结果;
测试执行注意事项:
(1)注意用例执行的先后顺序:数据流向、优先级、时间进度安排;
(2)执行的前置条件、测试环境、备注里的特殊说明;
(3)发现问题/缺陷时,应立即保留证据,再重现缺陷;
(4)缺陷至少重现3次,并初步定位到问题;
(5)测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维护测试用例;
维护测试用例情况:
(1)需求、编码、设计发生了变更;
(2)执行过程中发现用例描述有错误;
(3)发现的缺陷不能对应用例,需补充用例;
(4)发现重复、冗余的用例需删除;
对于偶然发现,并难以重现的缺陷如何处理:
(1)先保留证据(抓包、截图、视频等);
(2)本机重现问题,无法重现则换电脑重现;
(3)若重现,则根据缺陷的实际影响情况定义缺陷的严重级别;若无法重现,则找开发人员协助重现;在开发人员的协助下仍未能重现,则需要对此问题边重现边录视频(最多两小时),若2小时内重现则从发现问题的前半小时开始分析,若2小时内未重现,则需直接提交缺陷,降低缺陷的级别,将缺陷改成延迟状态,该缺陷至少历经半年或者在用户现场历经多个版本后关闭;
什么是缺陷(遗漏、错误、额外实现):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实现的未实现;
(2)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虽未明确规定,但实际需要实现的缺陷;
(3)未正确实现(错误实现);
(4)实现了需求规格中明确不需要的功能(额外实现)或实际不需要的功能;
(5)性能、易用性等方面,站在用户的角度,会认为不好的;
缺陷的生命周期:
提交->确认->分配->修复->验证->关闭
缺陷的内容:
缺陷编号、模块、项目名、版本、缺陷标题、缺陷级别、优先级、缺陷类型、测试环境、缺陷描述(bug描述、重现步骤、实际结果、预期结果、修改建议)、状态、缺陷引入原因、缺陷引入条件、发现人、发现时间、修改人、修改时间、关闭人、关闭时间、附件、对应的用例编号;
6、测试报告
定义:对于测试过程、产品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下结论;
编写人:有经验的测试工程师;
依据: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缺陷数据的统计结果;
评审人:整个项目人员;
测试报告评估人:测试经理、测试人员
目的:
(1)用于项目经理决策提供依据;
(2)用于下一个项目维护提供方便;
(3)对测试进行评估;
内容:
项目背景、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环境、测试策略、测试工具、测试人力资源、测试时间、测试用例数据统计、缺陷数据统计、遗留问题、测试风险、测试过程开发、产品质量评估、测试结论、经验教训与建议、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