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4日,我曾在微博上写自己在玩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上所花的时间,当时我建立的游戏区加起来是5451场,按每场平均25分钟计算,总共花了136275分钟,即2271.25小时,不停歇的94.6天。
现在我重新计算了下,这个数据变成了8749场,仍然按每场25分钟计算,总共花了218725分钟,即3645.42小时。不停歇的151.9天。
也就是说从2月24日到现在(虽然这几天已经没有玩了),我平均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是6个小时,这看起来非常骇人听闻,连我自己都不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司法考试据说准备1000个小时即可通过,而我相当于准备了3次司法考试的时间,浪费的时间可想而知。虽然我早已明白这后果的可怕,但我始终没有对此无动于衷。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卸载过游戏,也曾不止读过一篇与“卸载王者荣耀”这一主题相关的文章,也不止一次的下定决心不再玩了,但都以失败告终。
3个月前,人民网三评王者荣耀,让王者荣耀陷入舆论风暴,但是了解了那么多,我依然没有作出持久的改变,直到现在,大多数情况是仅仅坚持了几天就放弃了。
不光在游戏方面,在其他方面,例如我曾经下定决心想要学英语,读书,坚持写作,总是暗自下定决心,许下诺言,但至今依然没有作出改变。
唯独一次坚持不玩游戏时间最久的是我在准备司考的那几个月的时间里。
我深信,在准备司考的那段时间,让我体会到我自身的意志力,拒绝诱惑的程度能达到何种程度,但是为什么在往后的日子这种自控力反而失效了呢?
前些天我又给自己暗自下定决心“先读他个100本书”,后来觉得100太遥远,改成10本书,写在微信签名里,到现在读完5本。在下定这个决心的时候我还是一如既往的玩游戏。但现在我已经好几天没有玩了。
心理学有个效应叫“讽刺性反弹“,当人们试图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回旋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批命压抑自己的想法反而适得其反。
我之前也拼命的想要戒掉游戏,却发现自己越想玩游戏,越是欲罢不能。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外在行为。现在我虽然有时候也想要玩,但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我更想做点对自己实际有帮助的事,比如完成读10本书的决心。
并不是一定要杜绝自己玩游戏,但不想在游戏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对我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从开心到焦虑,到产生罪恶感。最终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讽刺性反弹”很好的解释了越是压抑消极情绪,人越可能变得抑郁;越是摆脱痛苦的想法,就约会变得沮丧;失眠的人越想入睡,却越加难以入眠。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何时该停下来,这就需要意志力的操控。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则是自控的关键。意志力包括三个,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不要什么,但最重要的是牢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这印证了我在司考的时候清楚的知道自己就是要过司考,从而能够抵抗各方面的诱惑,包括周围同学、聚餐、看电视、玩游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在这一目的达成之后,我开始迷茫,时常焦虑。
我一直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但事实上,如果自控的唯一动力就是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那么每当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就会放弃自控。
我开始体验到满足感,包括在通过司考之后,找到工作之后,这种满足感更容易得到。
但是进步可能让我们放弃曾经为之奋斗的东西。
当感觉良好,我可能更容易放纵,工作是需要我们做的事,但是我把找到工作当做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找到工作也不是目标本身,但这却给了我错误的满足感。以至于在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不再前进。
人民网评王者荣耀所带来的危害,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对未成年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尚不成熟,大脑的自控系统也没有变成熟,所以自然也很难控制自己玩游戏。
我们总觉得诱惑和麻烦来自外部世界,充满诱惑的游戏,但大多数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对于成年人来说,还一味的责怪外部,而不从自身寻求改变就显得幼稚了。毕竟,我们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行为,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所负责。
一直以来我把未来的自己理想化了,希望未来的自己变得更好,可以做到现在的自己做不了的事。
我一直对未来的自己充满自信,但当我回头去看之前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的期望时候,我发现这是一种虚假的自我安慰。
大学还没有毕业之前,觉得课业繁多,没有时间看书,没有钱买书看,进而列出清单,希望毕业后的自己可以看清单上的书,但现在,我依然还是自己之前所期望的那个自己,而清单早已找不到在哪里了。
而那些只不过是自己所找出来的借口。也就是当我们到了未来,理想中“未来的自己“却不见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毫无改变的曾经的自己。
而此时,脑海中还有一个声音仍然在把我推向“未来的自己”,事实上,为现在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看似是未来的自己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未来的自己会对我们现在的付出感激不尽。
未来的自己并不一定会变得更好,只有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对未来的期望,把未来自己想做的事,从现在开始做起,否则三年后的自己依然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每次下定决心不再玩游戏,或者要看书,或者要学习英语。总是三分钟的热度。一旦开始打破这一计划之后,就开始觉得自己堕落了,有罪恶感。在学校里时候,有一天不看书就有深深的罪恶感。
因为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一旦陷入这样的循环,似乎除了继续做下去,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当你一次又一次责备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更多意志力的失效,造成更多的痛苦。
除了责备自己,我们也会将期望寄予明天的自己,希望明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这其实是错误的,这种想法只会让当下的自己更容易犯错。
心理学会告诫说,请不要作出理想状态下的假设,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作出预测。而我们总是为理想世界做出自己未来行为的预估,却仍然活在现实中。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不是简单的自我批评,也不是用可怕的后果来威胁自己,也不是对自己更严厉一点,而是学会自己支持自己,达成自我谅解,这听起来更像是为自己找借口,只会引起更严重的自我放纵。我们都倾向于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理目标更近。
众多研究显示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相反,自我同情则会提升积极性和自控力,比如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支持自己,对自己好一些。
自我谅解,而不是罪恶感,才能帮我们重回正轨。
我依然不知道自己这次不玩游戏能坚持多久,但我想,既然两年前的自己希望现在的自己变的更好,能够读书。但现在,我发现,我同两年前的自己并没有多少的改变。
我不想把一切都寄托在未来的自己,然后等到了未来,那个未来的自己却还是一成不变的自己。然后这样周而复始。
我想从现在开始,把我对未来的期望,希望自己未来想做的事,就从现在去做。希望未来的自己不是悔恨现在的自己,而是对现在自己感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