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阿里云云栖大会·南京峰会召开,大会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重点探讨了技术在工业制造方面的应用。
早在3月29日的深圳峰会上,阿里云就宣布推出了ET工业大脑,它为江苏协鑫提升了将近1%的良品率。
由阿里云天池平台、扬中高新区政府、大航集团联合举办的大航杯“智造扬中”电力AI大赛也正式启动。
ET工业大脑、天池电力AI大赛,阿里云的梦想是把中国科技界的使命感提升到战略的高度。1%,以终为始,让中国“制造”变“智造”。
早在2017年3月29日,阿里云在云栖大会·深圳峰会就已经推出了ET工业大脑。
为什么要向工业领域进军?
简单点的答案是经济拐点新常态。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世界第一,可10年前在纽约时报上就常有专家说这样一句话:中国制造可以更便宜。在世界工厂的概念上,中国有强大的人力成本的优势,但在过去的10年内,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制造业的成本上去了,阿里云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一个手扶拖拉机绑上了ipad,它还是一个拖拉机,不是特斯拉。”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博士打趣地说。中国的工业制造要提升,不能忽视对核心的改造。
ET工业大脑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到的数据,让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它通过并不昂贵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优化机器的产出、减少废品成本。由此,ET工业大脑可以解决制造业的一系列核心问题。
中国“制造”变“智造”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概念,好在阿里云已经手握成果。
江苏协鑫是一家光伏太阳能板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约全球30%的太阳能切片,是全球能源制造业排名第二的公司,一年的产值将近200多亿人民币。2016年4月20日,阿里云第一次拿到协鑫的数据,并把这些数据汇集到ET工业大脑上实时上传。经过ET工业大脑充分挖掘数据之后,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找到了数据当中最核心的规律。最后,它为江苏协鑫提升了将近1%的良品率。
协鑫一年的产值将近200多亿人民币,提升了1%就代表着节省了2个亿人民币。
现在的江苏协鑫,达到了两个效果:
第一,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状态实时化,可以在线预警。基于云端ET工业大脑,实现了核心零件劣化监控,通过可视化大屏直接观察。
第二,每个相关环节保持串联。以往工人是岗位负责制,只负责自己的环节,但第3个环节和第10个环节可能有高度串联,所以孤岛式的行动会造成链条的崩溃,现在通过ET工业大脑可以利用云计算助理进行多变量的分析,同时让企业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
除了江苏协鑫,半年前,阿里云与江苏省的徐工集团也展开了合作。通过ET工业大脑,阿里云在徐工的整个生产链路收集了越来越多的数据,通过分析去提升它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让徐工的制造更加智能。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企业——科沃斯,绝大多数的订单是来自于淘宝天猫。每一台科沃斯的设备所产生的数据能被ET工业大脑进一步集聚,今天的科沃斯已经用整体的数据打通了供应链管理、生产链以及售后的相关服务。以销定产、柔性化生产,不论是扫地机器人还是普通的机器人,科沃斯都不再需要囤积太多的库存。库存压力降低,产业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以生产羽绒服而闻名的波司登,是季节性变化很大的一家传统服装生产企业。供应链如何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要围绕消费者提供哪些与羽绒服相关的产品?这是波司登最核心的改变需求。ET工业大脑把波司登生产链过程进行了重整,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让波司登更了解它的消费者要什么。通过ET工业大脑,波司登可以直接触达消费者运营和营销,实现了从消费者影响制造业。
江苏新智造:“1+30+300”合作战略
作为一次在南京举办的峰会,江苏省与阿里云合作的新进展——江苏“1+30+300”合作战略同样耀眼。
这三个数字背后含义是:推动实现1个云,30个服务商,300家大型标杆企业。通过培训赋能、市场合作、平台助力、云上资源等,助力江苏制造业云上转型升级。
通过阿里巴巴平台的数据显示,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阿里云将会把互联网架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赋予到30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让这30家企业服务好中国的300家大型制造业企业,从而带动江苏的制造业向“智造+智能”升级。
闵万里向Xtecher表示,“阿里云的力量是有限的,施工的人就这么多。通过这个合作战略,可以压缩时间,唤醒更多的企业和阿里云一起做这个事情。”积累好数据,使用好数据。在企业跑得越来越快的时候,阿里云希望技术不再成为瓶颈。
大航杯“智造扬中”电力AI大赛
此次在云栖大会·南京峰会上,数据众智赛事平台阿里云天池平台联合扬中高新区政府、大航集团,启动首个电力AI大赛——大航杯“智造扬中”电力AI大赛。希望借助参赛工程师的智能算法,去提升电力预测调度能力。
“用电之痛”向来是全国千万用电及售电企业的大难题。据Xtecher了解,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是59198亿千瓦,其中的3.5%因电力预测的偏差而白白消耗。自去年11月国家售电制改革以来,华东等区域的大用户直接交易率先实行多1罚1.1,少1罚1.1的政策,就是为了缓解用电预测偏差、用电异常问题。可见,电力的预测及调度,迫在眉睫。
天池电力AI大赛应运而生,帮助电力调度快速应变,促进电力能源的智能使用。此次大赛将提供扬中市高新区经过脱敏后的1000多家企业的历史用电量、天气及企业规模及业务等数据,选手将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预测企业下一个月每天的用电量,以及做用电异常的行为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力预测的试水,据我所知是全国首次尝试。”大航集团副总裁孙伟表示,“传统的预测模式多为‘拍脑袋’决定,它们需要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高效。政府也正在推动电力行业的转型。”
据悉,AI精准的电量预测将使得配售电的建设投资与电网网架结构布局更为合理。一来,为企业节省预算;二来,多能互补,实现智能能源。
闵万里表示:“电力大赛难点在于不可控因素较多,除了受季节、温度和天气影响外,销户和新增用户直接影响用电总量变化。对选手有了很高的要求。”、
此次大赛第一赛季总奖金池共33万,天池官网将于4月26日开放报名。冠军团队除了能得到奖金,算法结果还有望在实际电力预测中得到应用。此次结果将成为扬中高新区配售电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
据Xtecher了解,2017年我国电力生产行业资产规模将达到86852亿元。阿里云已经在这一市场展开布局。去年12月,阿里云人工智能ET团队为苏州高新能源技术公司——固德威进行光伏发电预测,实现提前24小时的电量及功率预测,精确率达85%。
大航集团副总裁孙伟做了大胆的期许:“天池平台为电力行业转型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等到2020年,也许我们就能用AI预测到每一秒的用电量了。”
1%的征程
在这次大会上,阿里云着重强调了之前提出的“中国智造1%”概念。
培养一个行业专家,这个行业专家要上大学、拜师、学艺、上岗,到成才时至少是28-30岁。但从协鑫到中策橡胶的跨行业复制,阿里云只用了28天。闵万里向Xtecher表示,“当中有60%的东西是可以复制的。”
有的人或许会对机器感到恐惧,但不可逆转的改变已经来到我们眼前。
八年前,王坚博士创建阿里云的时候把阿里云的梦想定义为飞天,那时阿里云就希望能把中国科技界的使命感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在工业革命4.0的时代,如何运用好数据,为智能制造创造出价值?
闵万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云计算是我们的翅膀,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发动机与核心燃料。”在工业生产线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产生的数据量都是巨大的,阿里云找准1%的支点,从最核心的调控上着手,落实到垂直行业当中,就是1%的良品率。
从1%的支点到1%的终点,阿里云以终为始,让中国“制造”变“智造”。
原文转自 Xte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