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近一年,关于传统运维与互联网运维的探讨越来越多,在运维体系快速变革地环境下,运维未来的走向,便成为运维行业的关注点。
那么:
到底什么是传统运维体系?
什么是互联网运维体系?
他们的特点,异同在哪?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探讨两大运维体系。
商业封闭式系统架构 vs 开源系统架构辨析
传统运维 vs 互联网运维辨析
去IOE运动辨析
运维发展趋势辨析
1、商业封闭式系统架构 vs 开源系统架构辨析
每个单位组织的IT环境,不论大小复杂度,总会有个系统架构层次。有了这个架构体系,那所有的运维事情大体都围绕着这个系统架构上的每个元素及整体进行运维保障工作。
运维体系架构从某种角度可以划分为如下两种:
A. 商业封闭式系统架构(IOE架构)
B. 开源系统架构
通常我们会将围绕商业封闭式系统架构(IOE架构)的运维视作传统运维,将围绕开源系统架构的运维视作互联网运维。
就上述两种运维体系,下文做一些辨析。
A. 商业封闭式系统架构(IOE架构)
典型的即以使用IOE(IBM、Oracle、EMC)产品软硬件为主要元素的系统架构。
IOE架构以纵向扩展为特点,通过增加CPU、内存、扩展柜、冗余备件等方式来提高处理能力及稳定性。
该架构的处理能力主要取决于单台(套)设备(系统)的最大扩展能力,很难通过增加设备(系统)数量来增加处理能力,换句话说该架构很难通过扩大集群规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随着纵向扩展的规模增大,它的实施技术难度、管理复杂度以及隐患风险都会成比例大幅上升。基于IOE架构的典型企业如:金融业、电信业、能源业、交通运输业。IOE典型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上述为IOE型系统架构,其服务器多使用小型机、大型机(还有以往的中型机);数据库系统往往会使用Oracle;存储则多使用知名品牌的中高端存储阵列、带库等设备。服务器与存储之间多使用SAN存储网络。
这些服务器、存储等硬件本身往往就是双冗余的,线路连线也都是双冗余的,而且设备性能指标往往非常好,例如一台普通中端的Power 7系列服务器可以轻松划分出若干个系统分区或者一二十个虚拟机系统。
B. 开源系统架构
典型的即以使用廉价PC服务器,开源产品技术为主要元素的系统架构。
开源系统架构以横向扩展,分布式部署为特点。常通过向集群中增加单机设备资源解决存储空间、性能以及稳定性问题,其集群规模可以小到两三台PC服务器,也可以大到上万台。
对于数据库,可以通过分布式集群方式解决数据库扩展性的问题。另外非结构化数据库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与使用方面也很灵活方便。
基于开源系统架构的典型企业如: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众多互联网企业。
开源系统架构如图所示:
上述开源系统架构中使用了CDN和反向代理以提高网站性能。
例如我们的服务器可能部署在北京,对于北京及周边用户来说访问是较快的,而对于远离北京的用户访问则感觉较慢,因为数据传输时间比较长。
对于这种情况,常常使用CDN解决,CDN将数据内容缓存到运营商(或自建CDN)的机房,用户访问时先从最近的CDN机房获取数据,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访问的路径。
对于反向代理,当用户请求到达时首先访问反向代理,反向代理服务器将(如:Varnish)缓存的数据返回给用户,如果没有缓存,才会从源站服务器获取,这也减少了获取数据的成本。
当然对于海量访问请求,或庞大集群架构,则就需要分多层,综合运用上述负载均衡以及代理(反代理),同时可能需要引入Zookeeper等功能以协调(服务)任务调度。
从上述架构简析中,我们便会感知到两种运维体系的巨大差异。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现如今就算都是运维这一行,也可谓千山万岭。对于上述基于IOE架构的传统运维体系,对比基于开源架构的互联网运维体系,可以说是当前两大运维阵营。
2、传统运维 vs 互联网运维辨析
一个奇怪的现象
传统运维圈子通常高度认可商业闭源产品。而对开源产品及其技术则很谨慎,很少采纳,甚至认为很多开源产品不上档次。
而互联网运维圈子通常高度青睐开源产品、技术、理念。而对商业闭源产品则比较排斥抵触,再好也不买。
差异可见一斑
传统运维圈子和互联网运维圈子各有特点,同是运维行业,但也有很多差异之处。关于传统运维与互联网运维的不同差异,本文总结了如下几点差异:
A. 架构差异
B. 面向对象差异
C. 运维人员差异
D. 体制理念差异
解析如下:
A. 架构差异
传统运维:
传统运维多是围绕以IOE架构及其产品体系进行运维,在性能、数据库、中间件、HA高可用、灾备、存储等环节通常大量采用商业闭源的软硬件产品及其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是通常纵向扩展能力极强,横向扩展能力很弱。商业案例成熟稳定,方案组合重度耦合,讲究两地三中心这种典型的重量级、集中式运维管理方式。
另外IOE架构后面通常有强大的MA维保支持体系,甚至MA人员常年驻场。
互联网运维:
互联网运维通常是围绕开源产品、技术解决方案进行运维。在负载性能、数据库、中间件、集群高可用、灾备、分布式存储、自动化部署等环节通常大量采用开源的软件产品及其技术解决方案。硬件通常使用廉价的X86服务器,甚至白盒产品。
这种开源解决方案通常纵向扩展能力很弱,横向扩展能力很强。有大量社区、行业成熟案例。方案组合灵活,讲究分布式存储、负载集群、轻量级、模块化、去中心化的运维管理方式。
另外互联网系统架构通常缺少MA维保支持。开源产品更新换代甚至消亡的风险较大。
B. 面向对象差异
传统运维:
传统行业的IT运维大多是面向企业内部(体系)用户,其需求相对明确、稳定,具有很强的行业系统特点,另外桌面运维中的OA、ERP、MES、企业邮箱等系统,也通常是面相企业内部员工。因此传统运维面向的用户在其数量、需求、特性通常是可控的、稳定的、集中的。
也因此传统运维圈子适合购买商业产品,这些产品通常是比较成熟的产品,经过长期的测试和使用,有很好地最佳实践,相对能够较好地满足传统运维需求。
互联网运维:
相比之下,互联网运维通常面向的是广大互联网用户。因此其面向的对象关系复杂,市场多变,需求五花八门,目的目标不可控,对象海量不可控。也因此互联网运维的系统环境变更迭代频繁,对自动化、弹性需求要求较高。由于各种复杂多变因素,通常导致传统商业产品不能很好地支撑互联网运维环境。因此被逼无奈只能选择开源,并走自主开发这条路子。
C. 运维人员差异
有服务器的地方就有运维
其实近年来,在这两大运维体系之间流动的运维工程师也不在少数。本文作者就是这两大运维圈子的跨界者。
传统运维:
传统运维圈的从业人员,其知识体系普遍比较高逼格。不论其学历背景还是再教育背景通常比较高大上。同时相关商业产品的培训认证体系也相对完善,传统行业的运维工程师在这方面有其特色。
比如他们通常玩过大型机、VMax、Z/os、Oracle、ITSM、PMP、ISO、PCI、某国加密产品、某国数据库,等等一系列高逼格的玩法。
互联网运维:
在互联网运维圈的从业人员,其来历千差万别,既有超人大神,也有小白。他们通常LAMP/LNMP基础扎实,写得一手好脚本,练得一身全栈功夫。互联网天生具有万众创新的基因,因此这片空间广阔任鸟飞,很多大神往往不是通过各种培训出来的,都是在各种磨练中涅槃出来的。
由于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运维人员的薪酬也普遍高于传统运维从业人员。
D. 运维体制理念差异
传统运维圈子里,看重商业运维产品、服务支持、业务运营流程这些因素,但对开源产品体系比较慎重或者没兴趣。
而在互联网运维圈子里,则看重开源产品、看重研发、但凡是商业的东西则通常没兴趣。
传统运维关注流程、关注业务、讲究ITIL,ISO标准体系,通常关注业务运行的高度稳定,高度一致性、集中性。传统运维自动化程度通常不高,但求运营稳定可靠。
而互联网运维通常关注网站响应、网站性能、关注灵活快捷、分布式、开放式,关注安全体系。在很多互联网大企业里,其运维自动化程度非常高。
另外传统运维行业多是企事业单位,共和国长子长孙型企业,在运维经营指标、人事组织,薪资体系,运维KPI考核等一系列观念和互联网运维行业的理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由于架构的不同,面向对象不同,服务原则不同,因此传统运维与互联网运维在商业运营模式上自然有很多不同。
3、去IOE运动辨析
近年来开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外政策环境共同作用,引发了一场去IOE的风潮,其中以阿里巴巴发动的“去IOE”运动较为著名。他们使用低廉的软硬件产品代替昂贵高门槛的IOE产品,搭建起自主开放的开源系统架构。
之所以出现“去IOE”运动,其中原因总结概述如下几条:
自“棱镜门事件”之后,国家强烈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提倡产品设备国产化与自主研发,这正与“去IOE”观点不谋而合,上下一致。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IT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众多行业开始往更加开放灵活的开放系统架构转型。
而对于传统的IOE架构而言,其定制与扩展灵活性有限,往往是擅长于集中式架构的管理,而很难应对大规模集群,分布式存储计算。
在购买成本方面,以IOE为代表的商业产品价格昂贵(动辄上百万元);而PC服务器则相对廉价,通常几万元。
在部署与管理方面,IOE产品的学习掌握门槛偏高,而开源系统环境相对容易搭建与管理。
另外IOE产品技术相对商业封闭,不易掌握。
基于上述一些原因,去IOE应时而生。看到别人去IOE很成功,然后自己也想玩花的。有没有实力资本玩花的,具体到自身企业是否要去IOE,这需要慎重考虑,三思而行。毕竟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系统架构就是好的架构。
去IOE过程,其实是系统架构的更新换代,产品的更新换代,运维理念的更新换代,运维人员的更新换代,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等等。
因此如果冒然去IOE,可能既不会降低成本,也不会提高效率,更不会稳定架构。如下列举几点“去IOE”要考虑的因素:
自身业务是否真正需要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分布式这种海量运维体系。
是否已经考虑好系统架构、运维理念、人员、知识更新换代的方案。
自身的研发实力储备是否够解决大量开源产品的坑坑洼洼,并有实力搭建开源系统架构。
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去IOE”转型中的成本,例如从软硬件高成本转向人力技术高成本。
小结论:
A. 去IOE只是给予我们一些最佳实践与选择路线,但去IOE技术门槛较高,一般企业很难复制。
B. 从目前发展来看,去I、E案例较多,去O不容易,IOE架构与非IOE架构仍将长期并存。 一时间很难找到一些能够完美替代以IOE为代表的成熟(且普适)产品方案。
4、运维发展趋势辨析
未来的运维道路在何方,我从哪来,要到那里去?这是每一个运维从业者都会面临的问题。本文关于运维发展趋势的一些辨析如下:
云计算等各种理念技术的发展,这些都将对运维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企业都处在传统IDC运维方式与云运维方式的探索中。
在新的形势下,传统运维方式与基于云计算的运维方式将长期并存,公有云与私有云及混合云运维局面将长期并存,传统IT运维与互联网IT运维也仍将长期并存。
基于IOE架构的业务系统正在处于转型中,但基于开源互联网技术的成功经验也并非都能复制。
传统运维领域正在探索容器、自动化、云计算、开源架构等转型之路。互联网运维也在借鉴或使用成熟的商业产品与理念,例如IOE产品体系、F5、Vmware、Exchange、AD、ITIL、ISO……
在上述大环境下,运维部门不会变的越来越清闲了,相反承担的企业发展战略的责任越来越大了。运维部门将由传统的IT成本中心更多地向IT服务中心、价值输出中心、利润输出中心转变。
在上述发展形势下,运维的人、事、物、流程规范都将相应发生变化,如人员数量会有变化,职位职责会有变化,设备资产会会有变化,各种流程规范都将发生变化。
写在最后一的句话:
最好的运维是在正确的领域由正确的人干正确的运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