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模式-层次架构1

  三层架构:表示层,为用户停工交互操作界面。中间业务逻辑层:负责关键业务的处理和数据传递。数据访问层,实现数据库访问。

       使用MVC模式设计表现层。可以有以下优点:1、允许多种用户界面的扩展,视图与模型没有必然的联系。2、易于扩展。3、功能强大的用户界面。将业务处理与显示分离,增加了应用的可拓展性、强壮性、灵活性。

       使用XML设计表现层,统一Web Form 与 Windows Form 的外观。支持B/S的维护便捷,同时支持C/S的界面美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标记数据的XML仅需维护一套,便于大家模型驱动框架;XML作为GUI的标准形式描述,对于不同的表现形式,仅需要提供不同的转换器即可,可采用策略模式进行扩展。

表现层中UIP的设计思想,UIC就是原来的表现层;UIP主要用来协调用户界面的各个部分。将概念上的用户交互流程从实现或者涉及的设备上分离出来,保持内部的事务关联状态。

中间层架构设计:服务接口( Service Interface)设计。业务组件设计。工作流(BPM)设计。业务实体设计。业务逻辑层框架。

服务接口定义:1、服务接口serviceinterface是一个软件实体,它实现为处理映射和转换服务的外观facade组件;2、与服务进行通讯,并强制执行通讯的处理流程及原则;3、服务接口暴露方法,这些方法可被个别调用或以特定的顺序被调用。作用:提供业务处理的调用点;实现了缓冲,映射,以及简单的格式和架构转换。不实现业务逻辑,通过Service Interface将应用程序业务逻辑与通信协议、数据转换和服务合约SLA履行分开。进行消息安全控制;区隔内部系统实现,为对内部实现进行变更时,不需要变更服务接口;需要验证传进的消息。实现:服务接口使得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能够交换信息,负责实现通信时的所有细节:网络协议、数据格式、安全性、服务级别协议。

业务组件—实现业务规则及执行业务工作的组件,实现业务功能,是对特定业务逻辑和内部业务流程的封装;,负责发起事务,是根事务发起者,支持事务与补偿交易;,通过封装已存在的业务能够获得更高等级的操作和业务逻辑。

工作流定义: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活动相连的一组有相互关系的任务。工作流有起点和终点,而且它们都是可重复的。它由多个业务过程组成;业务过程包含多个业务步骤,且具有一定顺序;定义及协调长期执行业务过程,支持长事务。

业务实体:应用程序的逻辑可能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多种数据格式;通过业务实体提供了一个中间层;将显示数据与实际的存储区隔,保证了业务实体的独立性,提高了可重用性。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chrran/p/11082268.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系统架构设计模式-层次架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