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使用「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许可协议,欢迎转载、或重新修改使用,但需要注明来源。 署名 4.0 国际 (CC BY 4.0)
本文作者: 苏洋
创建时间: 2019年02月03日 统计字数: 4384字 阅读时间: 9分钟阅读 本文链接: soulteary.com/2019/02/03/…
使用 Docker 搭建你的Wiki(TiddlyWiki)
前面介绍了三款不同的 RSS 系统的快速搭建使用,接下来我将演示几种不同的 Wiki 系统,同样是借助 Docker 和 Traefik 进行快速搭建,本篇是第三篇,TiddlyWiki,除了讲述搭建之外,简单演示如何优化你的容器镜像。
如果你有阅读过我之前写的文章,那么参考本篇文章将文章搭建起来,应该只需要3分钟或者更少,如果你没有看过,那么可以点击本文相关的文章标签,阅读过往的文章。
关于 TiddlyWiki
TiddlyWiki 同样是一款开源并且支持免费使用的软件,由JavaScript编写,同样天生跨平台,被广泛用于个人知识整理。
作者来自牛津大学,开发这个Wiki软件许多年,凭借软件的一些独特的优势,因此有了不少铁粉,那么这款软件有什么不同于其他Wiki软件的特点呢?
- 最新版(5.x)软件支持两种运行模式:
- HTML 单页面(SPA 应用)
- Node.js (Web 应用)
- 单页面模式几乎不需要任何编程能力,只需要双击页面文件即可立刻开始使用,存储云盘或U盘中可以做到随身携带。
- Wiki 条目高度可定制,对于常见的公式、图表、代码高亮等功能支持良好。
- 提供各种常用功能插件、语言包、不同风格的主题,可以切换传统Wiki。
- 目前提供客户端(基于NW.js)/ 各种奇怪的运行方式(比如跑在手机里)。
下面是软件的官方站点,以及对应的中文汉化版本。汉化版本软件版本比较低,不过常见功能使用没有太大变化。
- 官方演示站点
- 简体中文站点
- 繁体中文站点
本文将使用 Node.js 模式进行 Wiki 站点的建设,一来性能更好,二来可以让整个应用变为同构类型,二次开发效率也更高,三来,单文件版本应该不需要一篇实践文档。
软件目前版本是 v5.1.19 ,自 2013年版本号从 1.x 跳跃到 5.0 后,作者已经开发了6个年头,版本记录见此,本文基于该稳定版本撰写。
话不多说,开始实战。
编写基础 Docker 镜像
下面是我们的 Dockerfile :
FROM node:11.9.0-alpine
RUN npm install -g [email protected]
EXPOSE 8080
VOLUME [ "/app" ]
WORKDIR /app
CMD [ "tiddlywiki", ".", "--listen", "host=0.0.0.0" ]
复制代码
使用 Docker build
命令构建镜像,这里我们暂定镜像名称为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
docker build -t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
复制代码
如果你在构建过程中觉得很慢,可以使用国内淘宝团队维护的镜像,将第一条 RUN
指令后的命令替换为:
RUN npm install -g [email protected] --registry=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复制代码
使用 Compose 运行 TiddlyWiki
配合下面的配置文件,使用 Compose 可以一键启动一个使用 文本文件 作为数据储存的 TiddlyWiki ,配置很简单,20行代码左右。
version: '3'
services:
tiddly:
image: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restart: always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port=8080"
- "traefik.frontend.rule=Host:tiddlywiki.lab.io"
- "traefik.frontend.entryPoints=https,http"
- "traefik.frontend.headers.customResponseHeaders=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networks:
- traefik
volumes:
- ./app:/app
expose:
- 8080
command: tiddlywiki . --init server
networks:
traefik:
external: true
复制代码
不过如果直接使用这样的配置和容器镜像,使用起来会有一些小麻烦,我们需要执行“两次” docker-compose up
:
- 第一次,直接使用上面的配置文件,运行后,初始化默认的Wiki数据目录。
- 第二次,删除
command
指令后的内容,让容器镜像以默认命令执行,启动服务。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折腾控,我们当然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太不环保了。
那么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编写进阶版本的容器镜像
下面是新的 Dockerfile :
FROM node:11.9.0-alpine
MAINTAINER [email protected]
RUN npm install -g [email protected]
EXPOSE 8080
VOLUME [ "/app" ]
WORKDIR /app
COPY entrypoint.sh /entrypoint.sh
RUN chmod +x /entrypoint.sh
CMD [ "/entrypoint.sh" ]
复制代码
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我们将提供一个新的“入口文件”,entrypoint.sh
文件内容如下:
#!/usr/bin/env sh
if [ ! -f "/app/tiddlywiki.info" ]; then
tiddlywiki /app --init server
fi
tiddlywiki /app --listen host=0.0.0.0
复制代码
重新使用 docker build
命令构建镜像之后,我们来修正之前的 docker-compose.yml
配置文件。
再次使用 Compose 运行 TiddlyWiki
version: '3'
services:
tiddly:
image: docker.lab.com/tiddlywiki:5.1.19
restart: always
labels:
- "traefik.enable=true"
- "traefik.port=8080"
- "traefik.frontend.rule=Host:tiddlywiki.lab.io"
- "traefik.frontend.entryPoints=https,http"
- "traefik.frontend.headers.customResponseHeaders=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networks:
- traefik
volumes:
- ./app:/app
expose:
- 8080
networks:
traefik:
external: true
复制代码
将配置保存为 docker-compose.yml
,然后执行 docker-compose up
启动应用,在配置文件同级目录将会自动创建一个名为 app
的目录,其中将保存站点的配置文件,以及我们未来所有的 Wiki 条目数据,一切都是全自动的。
数据目录结构如下:
app
├── tiddlers
│ ├── $__SiteTitle.tid
│ └── $__StoryList.tid
└── tiddlywiki.info
复制代码
数据备份很简单,只需要定期对该目录进行文件备份即可,如果后面有机会,或许可以写一篇专门用于文件备份的文章。
当使用 docker-compose up
将应用启动之后,便可以通过我们配置的域名进行访问了,本例中地址为 tiddlywiki.lab.io
。(我使用 Traefik 提供服务发现,如果你不会操作,请访问我的历史文章,了解 Traefik 如何使用。)
TiddlyWiki 概览
打开浏览器,可以看到 TiddlyWiki 已经运行起来了。
点击右侧的“齿轮”可以进入设置页面,除了常规操作之外,还能够配置插件、语言包、主题等。
接下来我们以配置 TiddlyWiki 为中文为例,打开设置面板的插件标签页,点击开插件后,选择语言包分类,找到中文语言包后,点击“安装”按钮。
下载完毕之后,页面顶部会多出一条黄色的提示,依次点击提示条中的“保存”和“刷新”按钮。
然后回到配置面板的首页,向下滚动页面,找到语言配置项,选择中文,稍等 1、2秒后,语言包便配置生效了。
其他插件的下载配置也类似,回到首页,我们可以看到界面右侧的工具栏已经变成中文。
而文章内容使用什么语言书写,便会显示什么内容,如果你想做多语言站点,可以摸索一下,TiddlyWiki 同样支持。
接下来便可以开始正式编写Wiki之旅了,点击工具栏齿轮旁边的“+”号,可以创建新文章,而点击页面中已存在内容的钢笔图标,则可以对已存在的内容进行修改。
更多内容大家可以自行探索。
最后
如果你对本文聊到的 Docker 、Traefik 、Compose 还不是很熟悉,欢迎阅读我的以往文章,补全对上述技术的认识,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对你有帮助。
接下来我会继续介绍几种不同的 Wiki 系统的安装配置、魔改,如果你也在考虑如何维护一套让自己用起来舒服的知识管理工具,可以继续关注,下回再见。
— EOF
我现在有一个小小的折腾群,里面聚集了一些喜欢折腾的小伙伴。
在不发广告的情况下,我们在里面会一起聊聊软件、HomeLab、编程上的一些问题,也会在群里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技术沙龙的资料。
喜欢折腾的小伙伴欢迎扫码添加好友。(请注明来源和目的,否则不会通过审核)
关于折腾群入群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