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即是修行

大家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感到十分的不解,工作就是工作,修行就是修行。為何會說工作就是修行呢?

首先,咱們從文字角度來瞭解一下何為工作:指勞動生產,主要是指勞動。一個人的工作是他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社會主義國家,工作是社會分工中每個勞動者體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角色定位,所謂工作就是勞動者通過勞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將生產資料轉換為生活資料,以滿足人們沈村和繼續社會發展事業的過程。

那麽修行是什麼呢?修行是指具有自我意識的客觀存在為了實現自主進化這一目的而主動對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約束的總稱。

工作是一個人的生存之本,人生活就得穿衣吃飯,而這些生活資源都需要用金錢來購物,而金錢都來源於工作,無論你是在工廠上班,在做生意,搞科研的,還是所謂的自由職業,這些都屬於工作。

工作對於每個人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

第一類人工作是為了工作,不工作就沒有生活來源,對自己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甚至有一定的厭惡情緒,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拿著基本工資混日子,沒有理想抱負,每天重複昨天的日子。

第二類是工作狂型的,這一類不同於第一類人的是工作狂在工作上很認真,加班加點,放棄雙休只為了得到更多的工資。

第三類人是喜愛自己的工作找工作就是從這一出發點的,因為是投其所好,無論工作時間長短,是否體力或腦力勞動強度大,都不覺得辛苦,這類人工作不是單純為了錢而工作的。

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修行是修心與修行的總稱,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同一件事,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有個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叫做“踢貓效應”,故事是這樣的,女主在公司上班,被領導批評了,心情鬱悶的回家了,看小孩寫錯作業,就對小孩又打又罵,小孩心情不好就踢了桌邊的貓一腳,貓被踢了奪門而出,跑到公路上,路上的司機突然看見一隻貓跑過來,就猛一打方向,撞上路邊的行人。

大家看這一系列的事件,就是因為女主的上司罵了女主引起的,若果上司不罵女主,後面的事就全然不同了,同理,如若每一個人面對問題都用良好的心態面對,就不會釀成大禍。

工作即是修行,修行得修心,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即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