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表达过对中小学老师们的感激,尤其是他们对我从不吝惜赞扬与肯定,让我受用很多。
有读者朋友不太理解,问我:仅仅是几句夸赞,能起到多大的实际作用呢?鼓励与认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真的那么重要吗?
是的,真的有那么重要。
我的中小学都就读于我们村子里,授课老师下课回家就成了我们的邻居。他们的话对于孩子们来讲便有了双重权威性,况且,我打小又是一个把夸赞特别当真的孩子,哪怕表面装作很淡定,但还是会牢牢记在心里。
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就很容易发现:老师们给予我的所有认可,虽然并不能直接改变我的行为,效果,却可以结结实实地作用在我的认知与判断层面,也就是态度。而态度,是对行为及其效果有巨大影响的,它,太重要了。
而且,后来我发现:这些表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笼统抽象,甚至玄而又玄,总之,不针对具体的某件事情,但会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战略高度上,给你肯定。
比如,教数学的张老师说:啊呀,你可不得了,你和土娃子不一样,你是一条睡着了的龙啊。
教历史的于老师则更加文雅一点,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我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些话现在想起来很好笑,当时我确然是乐得鼻涕冒泡。可信与否以及我哪天真的能否基因突变,成龙不成龙的,都是次要的。
其中的原理,倒值得玩味一番。
2.
你看,规律是所有的评价都是正向且全面的,给你扣个天大的帽子,不说你哪个地方好,但就是告诉你,你这个孩子,很赞,将来不得了。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于是,每当课业上想偷懒,就想,不行啊,我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我是要变龙的,偷懒不是我能干出来的事儿啊。
于是,每当想和哪个小伙伴打架或鬼混一下,就想,不行啊,我可是孙仲谋一类的角色,怎么能够干出这种小家子气的事情来,那将来不成了昏君么!
乡村教师们的土法子,展现出了长远的目光和树人的智慧,基本上是一劳永逸,把一个十分确定的信念植入一个孩子的脑子里,这个孩子便会由这个高点牵引,顺理成章地要求自己做一切符合人设的事情。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我,得到的确定信念是:你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一个很好很好的人,这样的信念,有啥用呢?基本毫无用处,但又处处有用。诚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来的发展道路不知会遇到多少种不确定的情况,阻碍,挫折,乃至风险。
我相信那些老师们也知道,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是无法穷尽的,教也教不完,与其给我一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锦囊,莫不如干脆给我植入一个无比确定的信念——你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
你看,他们没有像其他师长那样,跟孩子说:你得做这个,做那个,这么做,那样做,将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好很好的人。万一要这么说,我劲儿就泄掉了一半。
没有。我的那些老师们,他们的逻辑是倒过来的,他们直接站到了终点,告诉我:孩子,你“已经”,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了。你无须再证明或吃力地追逐,你只需要让你接下来的行为符合你的人设,就可以了。
这真是给了我撬动地球般的力量啊。一个确信自己是很好很好的人,的人,他在面对各种你我能想象到的不确定的状况时,都能以那个确定的态度来要求自己,怎么都走不偏的。
3.
说起不确定性,战争是个很好的载体。两军对垒,战况常常风云突变,真是这一刻不知下一刻的命,哪怕把具体的部署做的再细,结局会咋样,谁也说不好。
但你会发现,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每逢开战之前,双方的将领在鼓舞三军士气,发表演说时,都会无比坚定地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我们必然,一定,百分之百,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话在生存于和平年代里的我们听起来,简直是废话,啥用不当。充其量,喊喊口号,加加油,鼓动一下情绪,然后到了战场,该挨揍还是挨揍。毕竟,傻子都知道,你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句鸡血:坚持住老铁,我们能赢!
然而要知道:首先,情绪的上的感染力在战争中的作用是会无限放大的,在所有都没准的前提下那是为数不多的“确定稻草”,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光要利用起来,还要榨干它的所有价值。有些口号喊得多了,就会被危机状况下的人们当真事听。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演说几乎给所有只顾死活且心里没谱的士兵,植入了一个战略思维的芯片。或者说,给了他们一个立足于终点,回头,再考虑当下的逻辑。
这在出发时并不会看出太大作用,但在漫长不确定的战争过程中,会一点点生根发芽,每当部队遭遇艰难状况时,产生极大力量。
所以你看,丘吉尔就深谙此道,哪怕在敦刻尔克大撤退那么“丧”的背景下,发表演说,都会先承认一下:我们不能把这次救援说成是一次胜利。但接着马上站在终点给出确定性的结论:“但是,在这次救援中,却蕴藏着胜利,这一点必须注意到!”在这个高点的牵引下,丘吉尔说出了广为流传的名言:我们决不屈服,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战斗,我们将在街巷里战斗……
注意到顺序了吗?他不是说:我们只有先打啊打,在这里在那里打,最后,赢不赢还不一定,也许,有可能,赢。这么说是科学且理智的,但估计说完了就可以解散了。
仍然是把逻辑倒过来说:先告诉你,咱们肯定是会赢的。只不过呢,想要最终让这个结果合情合理的,正常发生,需要咱们呐,搞一点事情,比如,去街头巷尾,战斗到底……这话谁听了都来劲。
越是不确定,越要给确定。大到战争,小到个体,最值得重视的不是敌人,是我方坚持不下去。而我方为啥会坚持不下去?最大的敌人,是怀疑。
4.
成人世界的逻辑与童年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反馈不是即时性的,且处处充满着不确定。
能接受且适应好这个规则,就能游刃有余,否则,相当于缘木求鱼,要么常感痛苦,要么总会中途放弃,年龄多大,都算巨婴。
小时候,一切链条都是闭合的,确定的,做完作业立马就能看动画片;翻来覆去那几本书,学巴学巴,勤看看,这次考不了第一,下次也能有好成绩。
但长大后就不同了,矛盾倒是永远存在,但要么解决起来会是一个相对长期,持续,且非线性的过程,要么,先让你去解决,解决之后有没有好果子吃,没人给你打包票。
所以,很多人倒不是输在了不勤奋,没毅力,大多数人都在看不见光的时候倒下了,蒙上了眼睛,少了从终点回头看的目光,心里自然就没底。
如果有一位未来的自己,穿越到现在跟你说:你将来确实成了,只不过嘞,中间有一些波折,需要你处理一下。这样你就不会觉得手头的困难算困难了,悬梁刺股也乐意。
如果有一位未来的自己,穿越到现在跟你说:你和某某小伙/姑娘,最后一定会结婚,并且白头到老。这样你就不会认为眼前的争吵算什么,把结局一定,过程中哪怕遇到天大的麻烦,你也会觉得,嗨,这都是我捎带手就能克服的问题。
在认识到了这所有的一切原理后,你会发现,接下来的这句稀松平常的鼓励,能听得进与否,是有多么大的意义:
功德必不唐捐,请君务必相信。
End.
各平台开白等事宜请给我的经纪人bingo_发送简信。(发送方式:点击蓝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