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药谷”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一大批创新药企,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旦张江”)是其中较早进驻的一家。从复旦校园走出,于张江药谷创办企业,复旦张江已在此扎根24载。
4年的时间里,复旦张江完成了由蔡伦路的一间实验室到拥有国际领先光动力技术企业的升级。除光动力技术外,公司还拥有先进的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等,现有产品主要覆盖皮肤性病治疗和抗肿瘤治疗领域。
去年5月中旬,复旦张江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6月19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此前,复旦张江于2002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13年转入香港主板交易。
“科创板的推出为公司回归A股提供了契机。”复旦张江董事长王海波表示,本次成功发行后,公司实现A+H同时上市,有利于拓宽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充实资本实力,为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用自身知识和技术研制新药
略微花白的头发、一副镶边眼镜,面对生物医药和技术问题侃侃而谈,声如洪钟,眼前的这位医药公司掌门人颇有学者范。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药行业的主流还是商业仿制药路线,彼时,出身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的王海波萌生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去开发新药”的想法。
“在当时我们比较理想化,创立公司的初衷是从临床治疗缺失和不满意的角度来做新药。”王海波还记得,公司最初选址在张江时,那里还是一片农田。新药的研发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复旦张江成立之初的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生物医药技术的转让及医疗诊断产品的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又能为公司创新研发“造血”。
早期,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复旦张江在拿到临床批文后,以销售提成将产品转让给其他企业。同时,相继转让的TPA、TNF受体等基因工程药物,也帮助复旦张江攻克了从原核表达到真核表达等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难题,并搭建起了基因工程药物平台。
在众多转让的产品中,光动力技术产品是一个例外。“我们当时做着做着发现,光动力产品很有意思,它是真的能解决一些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王海波表示。2007年,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上市,由此成为国内首个光动力药物,用于治疗以尖锐湿疣为代表的皮肤HPV感染性疾病和增生性疾病。
图:复旦张江董事长王海波
“我们的创新也是夹杂着失败的经验,一路跌跌撞撞走过来了。”王海波提及研发新药的历程不无感慨,做新药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复旦张江成立11年,才拥有了第一个产业化的创新药,成立14年,才开始逐渐扭亏为盈。
三大拳头产品前景几何
除了光动力平台产品艾拉,复旦张江还于2009年将纳米技术平台产品长循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成功产业化。里葆多是全球首个抗癌类脂质体药物Doxil的国内首仿药。复旦张江也由一家单纯药物研发机构转型为新药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创新性医药企业。
2017年,复旦张江研制的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上市销售。据悉,复美达是国家1.1类新药,也是全球首个针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药物。
复旦张江招股说明书显示,艾拉是公司国内独家生产销售产品,2007年至2018年末累计实现销售337.4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8.63亿元。里葆多截至2018年末,累计实现销售48.5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7.05亿元。复美达截至2018年末,累计销售2.5万支,累计销售收入超过9000万元。
王海波介绍,目前,艾拉已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地级市约 1000家大型医院,其中含500多家三甲医院,未来公司将大力通过学术推广方式,推动各地区基层医院的患者向大型医院转诊。“艾拉短期内出现替代性药品的可能性较低,随着艾拉推广深度的持续加强及适应症领域的持续拓展,艾拉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明确可期。”
“对于里葆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制剂整体市场空间增速明显,公司与上海辉正的战略合作已初见成效,里葆多销售收入有望持续提升。”另外,王海波表示,复美达填补了鲜红斑痣治疗领域的临床缺失,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光动力领域有特殊的临床价值,在美容、抗肿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点是药械结合,需要使用光敏剂药物,然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优点是靶向性高副作用小。全球赛道相对壁垒较高,但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国内这个领域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
“复旦张江的光动力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优势主要体现在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海姆泊芬是全球首创的治疗鲜红斑痣的光敏剂药物。”上述分析师表示。
高增长背后的研发投入
三大拳头产品和不断研发创新构成了复旦张江业绩的有力支撑。财务数据显示,复旦张江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实现营收5.11亿元、7.42亿元、10.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8%;净利润分别为6015.89万元、9091.32万元、2.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1.5%。
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内,复旦张江研发投入总额达3.51亿元,占报告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5.40%。公司多次担纲国家级研发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方面专利方面,复旦张江拥有境内专利授权56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拥有境外专利授权10项,全部为发明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张江的光动力技术核心人才均从事光动力研究多年,在该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过多篇论文,同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多项光动力技术相关的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可能因为我们是复旦大学走出来的,喜欢研究,比较学术化。”王海波笑称。
从股权结构上来看,复旦张江目前无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的股东为上海医药、新企二期、杨宗孟及王海波,持股比例分别为22.77%、17%、8.67%和6.27%。复旦张江单个股东持有股份数不超过总股本的30%。公司股东之间不存在控股或实际控制关系,也不存在共同的控股股东。
“复旦张江创立20多年能发展到今天,和我们整个管理团队非常稳定,以及技术人员的稳定分不开。”王海波表示,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上海医药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在公司治理层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良好。
募资用于创新研发项目
登陆科创板的复旦张江将继续专注研发创新能力。本次拟公开发行1.2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1.51%,本次发行全部为公司公开发行的新股,不安排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发行后总股本10.43亿股。本次募投项目预计使用募集资金为6.5亿元,主要用于海姆泊芬美国注册项目、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持续发展项目及收购泰州复旦张江少数股权项。
“20多年来,复旦张江的研发理念始终坚定为在明确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能否体现出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为项目评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公司的经营理念始终为选择有技术壁垒的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达到差异化的竞争,有效利用研发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王海波表示,未来,公司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也为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供了条件。
此外,据披露,复旦张江的在研项目主要集中于四个核心技术平台:基因工程技术平台主要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和微管蛋白抑制剂类ADC药物;光动力技术平台主要为产业化药物的适应症拓展和国际注册;纳米技术平台主要为产业化项目的国际注册以及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口服固体制剂技术主要为JAK1选择性抑制剂以及奥贝胆酸。
这些在研项目公司都在积极推进中,“除光动力平台,复旦张江的一大看点在于基因技术研发平台,在抗体药物方面具有较强储备。”上述券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表示,对于复旦张江来说,一方面是加快研发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收购扩充产品线。
根据复旦张江最新财务数据,受疫情影响,药品流通及医院患者就诊受阻,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3471.67万元,同比有一定下滑。对此,王海波认为,本次疫情没有对公司主要产品的潜在用药需求造成影响。“目前终端患者就诊恢复趋势加快,公司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药品销售的影响在2020年下半年将基本消除。”王海波认为,本次疫情不会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产生影响。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王海波表示,在全球市场上,公司将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产品质量优势、技术研发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化学合成经验优势、管理及人才优势等竞争优势,落实公司的外延扩张,逐步形成以光动力技术、纳米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和口服固体制剂技术等平台多足鼎立的主营业务格局,大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生物医药业界的创新者及领先者。
来源:证券时报(梅双)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