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17-梳理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重要观点

1.金融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等等。(这里的“空间”指未来不同盈亏状态,未来不同情况)

2.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例子:建一栋房子没人住,价值就没有了)

3.个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跨时间、空间的利益交易,才能生存,只是实现这一人际金融交易的形式方式不同。

4.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社会,主要靠血缘体系,教会等人格化形式来进行金融交换(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而信贷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产品正是靠信用支持架构来实现价值交换,而信用是靠现代法治制度发展的,正是金融市场让中国文化走出儒家的刚性体系。

5.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

市场化改革:让企业资产、土地和各类自然资源、劳动者未来收入流都可通过产权化证券化或者金融票据转变成流通的金融资本。

资本化带来经济增长

6.钱多了为何不安?

金融投资选择少。

7.证券融资不只是简单把未来收入提前花,而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会决定在竞争中谁会成功。

8.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

9.决定经济国策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国债利率和国家投资回报率。前者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后者取决于国家制度是否有利于市场交易。

10.金融市场的发展最终将打倒“孔家店”:孔家店的目的是父母和其他长者对晚辈的投资要有回报。


文章的思路

金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危机之后,金融市场是否会终结?人类社会为什么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除了让华尔街、金融界赚钱之外,对社会到底有没有贡献、有没有创造价值?如果有的话,是如何贡献的?如何创造价值的?金融的逻辑是什么?


读后感:

前面我只罗列我认为的几个重要观点,对我而言,能学到这几个观点是挺有收获的一件事了。比如第3点几乎贯穿了整本书,作者从资本运营的历史视角,阐明了金融这一工具在不同社会,不同阶段产生的作用,并论证了我们现代社会为何离不开金融,以及如何去发展金融。脉络清晰,论证有力。最给我带来震撼的观点是关于儒家文化放在金融里如何去看待的问题,书中观点说到“中庸之道”扼杀的不只是物质文明上的创新能力,而且也激发人们不要在精神资源上有“出众”的创新突破。反观我们身边自己或他人的家庭,或多或少会存在父母把子女当做唯一的投资品,以此来保障未来养老,生活等等。以孝来捆绑,失去的不仅仅是其他可发展的机会,还有本该是家庭所应包含的精神欢愉。

关于其他感想,后续想到会在此文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171117-梳理陈志武《金融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