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Product Management时,更多谈论的是Skills,也就是技巧,比如Mindmap、Axure、modao、Sketch、PS、PPT、Excel、iOS/Android UI框架、API参数控制、数据埋点分析、后台管理设计,等等等,不一而足;而谈论mindset较少,也就是思维模式。
对于三年以上的PM,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在mindset上,总结出属于自己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出来,否则就会进入一个极为苦逼的状态中,因为新入职的年轻PM们在一年之内好像也可以把上面那些skills玩的转,那你又凭什么说自己是更senior的PM呢?
言归正传,以下仅是抛砖引玉,分享一下我的方法论。
当拿到一个产品时,心中首先会将该产品的各个要素填充到下面这个六边形里来。
比如,用户需要在这个产品中找到什么功能来解决自己的痛点(或者叫痒点,无所谓,只是个词汇)。OK,那么后续延伸出来的就是功能设计,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上文提到的skills,你可以用xmind先把功能逻辑框架画出来,然后用Axure做交互原型,然后去和User Study Specialist/UED做Focus Group,然后收集反馈回来再调整你的Axure,然后,功力好的PM还可以用PS(少数怪咖用PPT)做个中度保真的UI交给Designer。
哦,当然,竞品分析必不可少,看竞争对手是怎么做的。如果一个功能人家已经做过,那就基于这些已经存在的功能去做分析,得到优劣,然后来对自己的产品做出修改;如果不存在,那么就需要深入思考为什么竞争对手没有做?这真的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或是其实里面有坑人家已经思考清楚了?
其实对于很多PM,90%的时间差不多是投入在了“用户分析”和“竞品分析”之上的。或许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PM基本功比我还好呢,也就不多做描述了。
但千千万万不要忘了,在“我”和“竞争对手”之上,还有一层更大的逻辑落脚点,就是“整个市场”的方向,也就是“大势”。这就又要搬出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来了:假设你是CEO,你该怎么做?
比如,你的这个功能做出来,在你公司所在的产业链条上产生什么涟漪?(例如滴滴的调度费策略...) 你的这个功能会使媒体怎么评价你的公司?(支付宝的“美女圈+芝麻信用”事件...)你的这个功能是否会触碰政府红线(鹿晗投的那个app里涉黄嫌疑的问题)你的这个功能能否更好的与其他合作伙伴形成合力而非斥力(比如内容创业者与电商合作伙伴的结合和互补)等等。如我之前给PM泼冷水的那篇文章:创业的两种形态|写给打算创业的PM们的话。在大势上,如果你不是甘心情愿在技术创新型公司里做项目管理,那产品型PM在运营/渠道型公司中的生存地位必然会受到运营团队的挤压而变得愈加窘迫。你必须�要拥有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刻的行业思考,来帮助你真的找到合理的功能设计。再次引用一句老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你工作三年,90%的时间还在玩弄我提到的那些utilities,那未来就真的要出问题了。
以上三边为外部变量。
对于一些老油条PM来说,其实更多时候头疼的内部变量。
当你做出一个产品决策时,心里经常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为啥?开发各种说资源不足发布各种延期?bug各种多测试各种不放行?
拜托,你是PM哎,出这种事只有一个人该挨板子。就是你!
你无法在平时管理好你的资源,让技术团队(开发/测试)与你保持相同目标,不能让他们开开心心的一起奔着那个相同的目标前进,就是你这个PM的问题。至于如何做到,程序猿鼓励师的title不是白扛的吧?《重新定义团队:Google如何工作》也不是白看的吧? 这就好比你手里有杆枪,关键时刻别哑火,具体你怎么保养枪,那是你分内之事。
然后,是时间问题。其实时间应当也属于资源范畴,为什么但拎出来呢?因为太重要了嘛。
相同的产品规划,给你3个月,你能把P3优先级的功能都搞定。给你1周,你如何抉择?或者反之,如果1周可以把P0的MVP搞出来,你是否真有魄力阻止自己去做P1的功能池?很多时候,做减法真的比作加法难。知道自己该不做什么,比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难。快速迭代四个字说着简单,但你真的面对资源和时间时,未必能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由上自下的压力是什么鬼?嗯,是你那个SB老板说要做的事。
咳咳,我现在自己也当老板了,有时候反思一下,SB命令也没少下。因为啥?信息维度出现问题了嘛,这个具体的事情我自己的信息维度不足,于是就SB了。(可以参见我之前关于信息维度的文章:不是你不够聪明,只是被降维打击了)。
面对老板的SB命令该怎么办?
据理力争啊!如果你的老板是个靠谱的人,那一定要据理力争,我相信他会花时间深入思考的。(比如我就经常被底下的小朋友怼,事实证明,由于信息维度偏差问题,有50%的几率我是错的,所以必须要思考);当然,也可能遇上不靠谱的老板,那短期内只能通过一些明修暗道暗度陈仓的事,长期来讲嘛...既然你都觉得他不靠谱,何苦还伺候他呢(我是鼓励一定要快乐工作的,自己干着不爽是最可悲的事)。
对于内部变量,啰啰嗦嗦一大堆,其实有个最核心的事情没有点出来,就是:
99%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
如果你在跟所有内外部的沟通中,都持有极度高超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你真的可以非常高效的解决老板和资源组(设计、开发、测试)所产生的绝大多数问题,于是能够减轻时间带来的压力,从容做出更优化的选择。
哦,不要忘了,六边形的中间,就是你所管理的“产品”。
这意味着,你的任何决定都是在这六个变量中寻求一种平衡,过度的执着于一边,则产品必然失衡。例如,你过分执着于一个功能,而对资源和时间考虑不周,你就有可能在竞争中面临劣势;例如,你过分执着于降低资源负荷,就有可能导致时间拖拉,无法完成原定计划;例如,你过分唯上,就有可能做出Shi一样的产品;例如,你过分压缩时间,就有可能导致bug太多,用户喷死你。
每个产品和功能,都面临不同的六边形。而一个好的PM,就像时时踩着六边跷跷板的杂技演员,随时可能失衡,但总能稳住,并且能继续呈现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