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优化:
个人理解:主要是对查询的优化。对于sql的优化主要就是下面几个方面的优化,
1.避免全表扫描
2.避免索引失效
3.避免排序,不能避免,尽量选择索引排序
4.避免查询不必要的字段
5.避免临时表的创建,删除
6....
1.导入大批量数据
这个需要先关闭索引,插入数据后再打开索引。
1.1.针对MyISAM引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导入数据效率,但是Innodb并不能提高这个效率。
命令:alter table user disable keys; //关闭所有索引
alter table user enable keys; // 开启索引
1.2.对于Innodb类型的表,由于Innodb的表是根据主键的顺序保存的,所以将导入的数据按照主键的顺序,可以提高效率
1. 2.1在导入数据前关闭唯一性校验也可以提高效率 set unique_checks=0
1.2.2 关闭自动提交,set auto-commit=0 采用手动提交也可以提高效率
2.优化insert语句
2.1如果同时插入多行,采用多个值表更好。例如:
inset into test values(1,2),(1,3),(2,3);
目标:尽量减少额外的排序,通过索引直接返回有序数据。
排序情况有以下两种结果:
1.通过有序索引顺序扫描直接返回有序数据。这里分析结果Extra:Using index ;例如:
explain select customer_id from customer order by store_id; //这里customer_id是主键,store_id是索引
2. 通过返回数据进行排序,explain 返回的Extra结果是Using fileSort。这个是不好的。例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cutomer order by store_id;//store_id是一个索引
方案:1>:where和order by使用相同的索引,并且order by 的顺序和索引顺序(如果复合索引)相同
2>:order by 字段都是同为升序或者降序,否则索引不生效,使用了Using fileSort
3>:当filesort索引无法避免情况下,想办法加快fileSort操作,设计到两次扫描算法和一次扫描算法,看情况使用某一种。
两次扫描算法:根据条件取出排序字段和行指针信息,之后再排序区排序,如果排序区不够在新建临时表。完成排序后在通过指针回表读取记录。
一次扫描算法:一次性取出满足条件的行的所有字段。然后再排序区完成排序后,直接输出数据,这个排序的时候内存消耗比较大,但是相比两次效率又高。
默认情况下group by 对字段分组的时候,会排序。这和在查询order by 的情况类似。
1. 如果在在分组的时候不需要排序,最好关掉排序命令:order by null。例如:
explain select name sum(money) from user group by name order by null;
.某些子查询可以通过join来代替。理由:join不需要在内存中创建一个临时表来存储数据。
explain select * from customer where customer_id not in (select customer_id from payment) ;
上面的语句用下面的语句代替
explain select * from customer a left join payment b on a.customer_id=b.customer where b.customer_id is null;
1. 对于单独的两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sales where id=2 or year =1998; //id和year都是索引
这两个索引都是被使用到了的,但是这个查询时分别对两个条件进行查询,然后union两个结果的。
2. 如果对复合索引(id 和year是复合索引),那么就不能使用到了索引,采用的全文扫描。
常见的分页查询,查询到“limit 2000,20”;时候就会出现先查询前面2200个,然后抛弃前面2000个,造成查询和排序代价非常大。优化方式如下:
1.在索引上完成排序分页的操作。根据主键关联回原表查询所需要的其他内容。例如:
explain select a.last_name , a.first_name from user a inner join (select id from user order by id limit 2000,20) b on a.id=b.id;
2.把limit查询转换成某一个位置查询。可以通过把上一页的最后一条记录记下来。
例子:select * from payment order by rental_id desc limit 2000,20; //这样效率非常低下
如上面是通过 rental_id 降序来排列的 ,那么我们在查询 limit 1800,20时候,记录下2000位置的rental_id,加入这里的rental_id的值,假设这里的值是“5000” ,那么sql语句就可以转换成如下:
select * from payment where rental_id < 5000 order by rental_id desc limit 10;
注意事项: 这个只适合在排序字段不会出现重复值的特定环境,能够减轻分页翻页的压力,如果排序字段出现重复值,那么就会出现记录丢失。
常见的SQL提示如下:
1. use index 这个表示希望sql去参考的索引,就可以让mysql不在考虑其他可用的索引了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user user index(idx_user_id);
2.ingore index 只是单纯的希望mysql忽略一个索引,或者多个。例如: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rental ignore index(idx_rental_date)
3.force index 强制mysql使用一个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user use index (idx_fk_inventory_id) where inventory_id >1;
默认inventory_Id都是大于1的,所以一般会全表扫描,如果强制使用这个所以,那么msyql还是会使用这个索引。
1.慎用模糊查询,使用 like 两边加“%”--造成索引失效;左边没有%,这个索引不会失效
2.尽量不要使用select * ,使用需要的具体字段查询
3.不要在查询条件where后面对字段做函数处理
4.优先使用union all ,避免使用union.
UNION 因为会将各查询子集的记录做比较,故比起UNION ALL ,通常速度都会慢上许多。一般来说,如果使用UNION ALL能满足要求的话,务必使用UNION ALL。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业务上能够确保不会出现重复记录
5.使用not exist代替not in
如果查询语句使用了not in 那么内外表都进行全表扫描,没有用到索引;而not extsts 的子查询依然能用到表上的索引
6.in 和 exist 区别选择。
in 是把外表和内表作hash 连接,而exists是对外表作loop循环,每次loop循环再对内表进行查询。因此,in用到的是外表的索引, exists用到的是内表的索引。
如果查询的两个表大小相当,那么用in和exists差别不大,
如果两个表中一个较小,一个是大表,则子查询表大的用exists,子查询表小的用in
7.避免在索引列上作如下操作,当在索引列上使用如上操作时,索引将会失效,造成全表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