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一则

趣闻一则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来说一个关于工作中遇到的理财产品的一个小故事。

先交代一下背景。我在银行工作,遇到的客户形形色色,如果从大的存款方面来说,客户分为两种,一种是坚定的认为钱一定要放在银行储蓄上的,不愿承受任何风险,一般以年纪大或者是外来人员为主,另一类客户是坚定以收益为导向,将原有储蓄存款慢慢转化为理财产品,俗称理财客户。通常情况下,理财产品是不计入银行存款的总量的。

理财客户里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坚定的保本保收益型,既想追求高于银行储蓄的收益,又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另一类是追求高收益,哪一种收益高就选哪一种,因为一般银行的理财收益均能够达到先前承诺的水平,客户心中担忧感较小,即使有差异,也只有稍微的一点。

在保本和非保本之外,还有一类理财产品名字叫结构性理财,为什么会叫结构型?百度上查了一下:

结构型理财产品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掉期等)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

构型理财产品的回报率通常取决于挂钩资产(挂钩标的)的表现。根据挂钩资产的属性,结构型理财产品大致可以细分为外汇挂钩类、指数挂钩类、股票挂钩类和商品挂钩类等。

百度的解释说的太高大上复杂了,对于银行员工来说,这是一款很简单的产品,平时理财产品销售给客户,如果是增量客户,银行的资金总额扩大了,但是储蓄存款是不变的。但是销售了结构性理财,不仅资金总额增加,而且储蓄存款也增加。对银行来说,发行结构性理财是维护和增加客户储蓄的一大利器。

如果某阶段有结构性理财销售的话,那对银行来说可是一件大好的事情,既能够满足高收益客户的资金购买理财的需求,而且也能够增加储蓄总量。

现在说到故事了,某天上级通知,明天有结构性理财额度销售,这可是抓存款大好时机,领导下达了销售任务。我们就大干了起来。电话通知原储备客户是主要方法,其实我们更想把原理财产品转化为结构性理财客户,扩大储蓄总额。但是,一般非保本理财收入益都比较高,目前情况下维持在四个点多,而结构性理财,因为属于保本型理财,收益比较低,只有3点多。想要客户放弃高收益产品而购买较低收益的产品,这可是一个难事情。


趣闻一则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重点来了,某位原理财到期客户,再次来购买理财产品,正好我路过看到,就想着对他说说看,就在自助终端帮助其操作,我就问他:你平时经常买理财吗?他说是的,再问:你买理你平时是买保本型还是非保本型的呢?他回答:当然保本型的。我说:好,那我就为你推荐这款,这款是保本型里面收益最高的。他说:好,那就买这款。搞定!

其实  ,这位客户以前买的都是非保本型的,当然他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感觉,如果你特意问他购买的是保本型还是非保本型?那从个人谨慎的角度出发,客户总是不自觉的就会说肯定要保本型的。以此方法 竟然成功率蛮高。

营销产品,一定要换位思考,让客户自己,给产品进行肯定,这样购买就水到渠成。工作趣事,也是小技巧,与大家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趣闻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