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show status like 'qcache_hits';
MySQL服务器层对SQL语句进行一系列优化之后,会生成一颗查询指令树,然后执行引擎会利用api调用完成查询指令树并返回结果。可以使用如下的步骤来查看,MySQL优化之后的查询:
1. explain extended select*from actor;
2. show warnings;
没有哪个指标能够完美地衡量查询的开销,但它们大致反映了MySQL在内部执行查询时需要访问多少数据,并可以大概推算出查询运行的时间。
最简单且见效最快的方式就是给你的条件加索引(主键索引,普通索引,唯一索引等)。
对查询进行优化,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如果变量可能为空,不应使用 IS NULL 或 IS NOT NULL 进行比较,可使用 ISNULL 函数。
不能用null作索引,任何包含null值的列都将不会被包含在索引中。即使索引有多列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这些列中有一列含有null,该列就会从索引中排除。也就是说如果某列存在空值,即使对该列建索引也不会提高性能。
任何在where子句中使用is null或is not null的语句优化器是不允许使用索引的。
进行 null 值判断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
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
``
##### 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mysq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可以这样查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union all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
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若要提高效率,可以考虑全文检索。
select id from t where WHERE LOCATE('abc', name)>0
因为SQL只有在运行时才会解析局部变量,但优化程序不能将访问计划的选择推迟到运行时;它必须在编译时进行选择。然而,如果在编译时建立访问计划,变量的值还是未知的,因而无法作为索引选择的输入项。如下面语句将进行全表扫描: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
可以改为强制查询使用索引:
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
select * from t where num/2=100
应改为:
select * from t where num=100*2
如:
// (1)错误的例子: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 -- name以abc开头的id
// 正确的例子: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 (2)错误的例子:
select id from t where datediff(day,createdate,'2005-11-30')=0 -- ‘2005-11-30’生成的id
//正确的例子: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reatedate>='2005-11-30' and createdate<'2005-12-1'
// (3)错误的例子: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round(id)=10; //说明,此时id的索引已经不起作用了
//正确的例子:首先建立函数索引
create index test_id_fbi_idx on test(round(id));
//然后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round(id)=10;
在使用索引字段作为条件时,如果该索引是复合索引,那么必须使用到该索引中的第一个字段作为条件时才能保证系统使用该索引,否则该索引将不会被使用,并且应尽可能的让字段顺序与索引顺序相一致。
select col1,col2 into #t from t where 1=0
这类代码不会返回任何结果集,但是会消耗系统资源的,应改成这样:
create table #t(...)
如果查询的两个表大小相当,那么用in和exists差别不大。
如果两个表中一个较小,一个是大表,则子查询表大的用exists,子查询表小的用in:
例如:表A(小表),表B(大表)
-- 效率低,用到了A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A where cc in (select cc from B)
## 改为:
-- mysql效率高,用到了B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A where exists(select cc from B where cc=A.cc)
相反的
-- 效率低,用到了A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B where exists(select cc from A where cc=B.cc)
## 改为:
-- 效率高,用到了B表上cc列的索引
select * from B where cc in (select cc from A) ;
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也是开发中经常会犯的错误. 由于表的字段tu_mdn定义为varchar2(20),但在查询时把该字段作为number类型以where条件传给Oracle,这样会导致索引失效.
错误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tu_mdn=13333333333;
正确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tu_mdn='13333333333';
a. 使用 <> 、not in 、not exist、!=
b. like “%_” 百分号在前(可采用在建立索引时用reverse(columnName)这种方法处理)
c. 单独引用复合索引里非第一位置的索引列.应总是使用索引的第一个列,如果索引是建立在多个列上, 只有在它的第一个列被where子句引用时,优化器才会选择使用该索引。
d. 字符型字段为数字时在where条件里不添加引号.
e. 当变量采用的是times变量,而表的字段采用的是date变量时.或相反情况。
因为字符常量使用单引号。如果没有必要限定对象名称,可以使用(非 ANSI SQL 标准)括号将名称括起来。
MySQL的子查询实现是非常糟糕的。比如下面的:
-- 优化前sql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book_id IN (SELECT book_id FROM author WHERE author_id = 1)
MySQL对IN()列表中的选项有专门的优化策略,一般会认为MySQL会先执行子查询返回所有包含author_id 为1的book_id。或许你想MySQL的运行时这样子的:
SELECT GROUP_CONCAT(book_id) FROM author WHERE author_id = 1;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book_id IN (1,21,3,45,656,766,213,123);
但是,MySQL会将相关的外层表压到子查询中的,就是下面的样子:
SELECT * FROM book WHERE EXISTS
(SELECT * FROM author WHERE author_id = 1 AND book.book_id = author.book_id)
原因:因为子查询需要book_id ,所以MySQL认为无法先执行这个子查询,而是先对book 进行全表扫描,然后再根据book_id进行子查询。具体可以EXPLAIN该SQL进行分析。
建议:
使用左外连接(LEFT OUTER JOIN)代替子查询。
-- 优化后的sql
SELECT * from book LEFT OUTER JOIN author USING(book_id) WHERE author.author_id = 1
如果希望UNION的各个子句能根据LIMIT只取部分结果集,或者希望能够先排好序再合并结果集的话。
第一个例子:会将author表和user 表两个表都存放到一个临时表中,再从临时表中取出前20条。
-- 优化前sql
(SELECT first_name FROM author ORDER BY last_name)
UNION ALL
(SELECT first_name FROM user ORDER BY last_name)
LIMIT 20
对比上面的这样子,就有很大的改善了。
-- 优化后sql
(SELECT first_name FROM author ORDER BY last_name LIMIT 20)
UNION ALL
(SELECT first_name FROM user ORDER BY last_name LIMIT 20)
LIMIT 20
比如如果想统计文章id大于25的数量,可以如下: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article WHERE id >25
另外一种思路:可以先查询文章总数,减去小于等于25的数量。仅仅提供思路,具体效果还是你具体情况,自己比较,择优选择
EXPLAIN SELECT (SELECT COUNT(*) FROM article) - COUNT(*) FROM article WHERE id <=25
题外话:
如果需要区分不同颜色的商品数量时,可以如下做法:
seelct count(color = 'blue' OR NULL) as blue,COUNT(color = 'red' OR NULL) AS RED FROM items
如一表中有字段sex,male、female几乎各一半,那么即使在sex上建了索引也对查询效率起不了作用。
索引固然可以提高相应的 select 的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 insert 及 update 的效率,因为 insert 或 update 时有可能会重建索引,所以怎样建索引需要慎重考虑,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个表的索引数最好不要超过6个,若太多则应考虑一些不常使用到的列上建的索引是否有必要。
因为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的顺序就是表记录的物理存储顺序,一旦该列值改变将导致整个表记录的顺序的调整,会耗费相当大的资源。若应用系统需要频繁更新 clustered 索引数据列,那么需要考虑是否应将该索引建为 clustered 索引。
若只含数值信息的字段尽量不要设计为字符型,这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这是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因为首先变长字段存储空间小,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其次对于查询来说,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字段内搜索效率显然要高些。
例如,当需要重复引用大型表或常用表中的某个数据集时。但是,对于一次性事件,最好使用导出表。
对小型数据集使用 FAST_FORWARD 游标通常要优于其他逐行处理方法,尤其是在必须引用几个表才能获得所需的数据时。在结果集中包括“合计”的例程通常要比使用游标执行的速度快。如果开发时间允许,基于游标的方法和基于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一下,看哪一种方法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