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委一点感想

有幸成为贵州省春禾中学生ETS大赛评委,我欣然前往。整天听下来,12名选手。初中和高中学生对于什么是小课题,如何选题,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由材料推导出结论的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学生现场分享能力整体水平较高,但是立题,研究性,逻辑性,独特性,能力不强。可以说到底什么是小课题,如何研究都没理解到位。

绥阳县实验中学吴城兰分享的课题《莫言的作品(娃)》首先项目定位不清晰,是梦想或阅读分享类还是课题研究类自己也不清楚。对于人物让自己真正感悟到的地方没有挖掘出来。

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大多数都是从网上,从别人那里拿来不加分析,误以为是自己的观点。例如贵阳市第三十四中学袁冰维《回族的禁忌》这一课题中,把访问回族阿訇说的话当成自己的观点,因为猪肉是败肉所以他们就不吃了。所以我建议,在表述前面加一个回族阿訇认为……,这样才能继续追问下去,而不是止于此,把它当成结论。

最典型的是黔西县第四中学四名学生做的三个系列课题《初见心理之调查之肢体语言,之语言,之颜色》三人通体都是对整本书的描述,看不到研究的丝毫影子,当评委指出问题时,其中两名选手情绪还适当。

材料明显是从网上复制粘贴过来的,和研究的主题风马牛不相及,例如凯里市第一中学的周心义同学《凯里市中学生家庭情况调查》,家庭图片却出现西方家庭图片等。印江民族中学田兆森《服饰对人的影响》,从校服一直谈到民族服饰,可配的图却是婚纱照,没有相对应的民族的服饰。

亮点也有一些花溪实验中学张文晰《性教育是否重要》,提出的问题是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去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隐约看到研究的萌芽和社会责任感,同情,同理心的呈现。

六盘水市十七中学《探究初中生是否逆反》都有研究性学习的痕迹。

春禾贵州赛区的ETS大赛晋级名额较多,把教育公益普撒到大多数孩子身上,把思维的萌芽种在孩子的思想中,这点让人认同,仰慕,追随。但我隐约有点担心,这样不明就里的肯定,是否会让孩子以为这就是真正的”探索,发现,自信”,拨偏孩子的发展方向?

施静女士一句话深深打动我的心“教育的硬件投入很容易,但是思维的方式的投入却有一段路要走。”我真的希望和盼望“思维的投入”也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评委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