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
现在让我们进行一个假设:
我们相信,按人工智能目前的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算法自动化将很快摆脱人为干预的需要,从而抹杀人类情感与人性化的创造力。
A.I. 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话题,在此,我们来谈谈对 E.I 的看法。在这个以情感为中心的行业里,A.I. 是否会取代情商或情感投入,或者两者可以共存并互补?我们觉得是后者而非前者。
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一篇文章,让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观点: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时代,仍有一些技能是无法被取代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它们永远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即使在智能时代,也需要有能力把想法变为现实。有样东西机器永远不会有,那就是情感。因此情感投入,如同理心与好奇心,将是未来招聘的关键。
创造力与情感投入比过往更有用。在工作所需的技能中,这两项非常突出。
麦肯锡对 800 个职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未来十年,人类的工作场所将随自动化与人工智能而变革。为了竞争,我们的技能必须改变。研究发现,沟通技巧将更受重视,对和谐社交与情感技能的需求将迅速增长。
现今世界,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想法:不像农耕时代,你的价值取决于能快速耕地;也不像工业时代,取决于能快速组装零件。在知识经济中,你的想法有价值,你才有价值。历史上头一次,只要有人能稍比别人善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就能突然致富,这在人类历史上真的是前所未有。
为什么创造力与情感投入显得重要?
42 年的成长历程,让我们得出了这个简单、可能还有些天真的结论: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像人类那样,扰动、唤起并激发人类的情感。
用不太专业的初级社会学术语来说就是,一种信息,来自人类的灵感和直觉,由人类创造和传达,引出人类的反应,这就是情感。这很像我们的日常所为:创意内容、说故事。
历经生活的「艰辛磨炼」,在创造力中我们体会到了很多丰富的情感——快乐、痛苦、悲伤、同理心、同情、欢欣、爱、怜悯、厌恶、嫉妒……它们相互混合、交织在一起,就像其他人都会感觉到的一样。
有几个简单的原因可以来解释,为何这种「情感燃料」对于叙事与创意内容很重要。从说故事的人,到创造者,再到受众,只有从内心出发的真正情感,才能唤起他人的情感。
如果可以,请遵循这些法则,因为它比电脑算法更加有用。
情感不是二进制的
情感不是 「1」 和 「0」 的组合,它是你看电影时从所有色彩中得到的感觉,它是你从第一秒到最后一帧的故事弧中感受到的充沛情感。
情感的投入回报率
人类的情感助燃了创意情感。你在创造力中投入了多少情感、投入了什么样的情感,会与你期望受众感受到的情感直接相关。简言之,就像画画。观看过米开朗基罗所绘的西斯廷教堂天花顶,你就会理解艺术家从手到笔、从天花顶到「画布」传达的感受。
纯粹的情感是由人的本能所驱动
这种观点在长时间内会一直有效,除非能找到一种方式证明通过电线、插入人工智能模块就可以感受人类的意识。
我们来简单举例,说明为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情感比以往更重要。
让我们回到 1997 年, IBM 的深蓝(即复赛中升级版)最终击败国际象棋大师 Garry Kasparov, 六局赢得很惊险 3.5 :2.5 , 它成为第一个在比赛中击败世界冠军的电脑系统。
全世界都认为,这就是结局。电脑更智能、更聪明,比我们写这篇文章的速度快十亿光年。Garry 输了,人类输了,我们输了。
但很少有人问过一个中肯的问题,深蓝在获胜后有什么感觉吗?没有,没有兴高采烈、没有得意洋洋、没有满足感。一个不带情感的胜利,没有灵魂的算法,但我们却想知道, Garry Kasparov 输棋时有什么感受。
现如今,创造力与情感的主人仍然是人类,不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应用虽然还很初期,但已在许多新兴领域出现,如自动驾驶汽车、教育评估、语音助理、辩论/公共演讲、拖车、新闻广播、内容产出、宣传等。
如果你是这些领域的佼佼者——在下次的工作审查、创意、提意见或叙事时,请稍稍停一下,问问自己:
你投入的情感是什么?你的经历是什么?会不会这只是另一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