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时代,频繁社交是否真的必要?

信息碎片化时代,频繁社交是否真的必要?_第1张图片

        有没有发现很多艺术家、作家和顶级的企业家,并不一定擅长社交?他们大多反而是乐于回家陪伴家人的“宅男”。在我接触过的“大佬”中,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常人,并归因于减少社交生活。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作为一个独自在家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常常为了接到更多的项目,我会主动积极地接触和寻找客户资源,甚至漫无目的地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然而,我逐渐发现了这么做所带来的弊端。我开始顾不到家庭,频繁地喝酒抽烟,没有时间运动以至于不断发胖。有时候我开始思考,我所做的这些非但没有让生活变得更好,反而越来越不是我想要的样子,这么做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后来我的师兄,一位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告诉我他走过类似的弯路,并给我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冥想。说实话,刚开始我是非常排斥这类玄之又玄的东西的,我感觉这个有点宗教仪式的意思。但是他的几句:“奴隶要变成哲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第一步便是停下手中的事情。无所事事才是所有灵感的源泉!冥想就是让那个被奴役的你停下来。”立即震撼了我,我同意试试看。
        随后的一个月,我进入了社交上的休眠期。没有陪客户,没有喝酒、喝咖啡、吃饭、洗澡、洗脚捶背,没有聚会,以及所有跟工作有关无关的社交。只一心一意提高我的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去思考去精进,只求出一件精品。
        第一天过得不好也不坏,我做完当天计划的部分就早早休息了。但是从第二天开始,我逐渐变得焦虑起来,除了业务上必要的电话,我不通过其他方式跟外界联系。我开始担心这样会不会慢慢流失客户,会不会有其他人抢走我的资源,会不会圈子越来越小。一些“务实”的想法开始在我脑海里翻滚:即使事情做得再好,但是没有人给你机会做,那又有什么意义呢?甚至想到了以前在单位时,年长的领导对我说的意味深长的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是不行,行也不行。忍不住去看手机,看微信,看未接来电,但是好歹我忍住了没去回复。我试着开始每天冥想,放空自己,渐渐地感到身体悬浮起来,那种感觉我至今记得……
       

信息碎片化时代,频繁社交是否真的必要?_第2张图片

        一周过后,我失眠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情也变得好很多,甚至会一个人在院子里眯着眼晒太阳,这种惬意是之前的生活状态不能体会的。而我的工作也一点没有被耽误,改写资料也资料,改去现场去现场,只是所有烦人的应酬都被我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脱了。当然,确实也得罪了不少平时不敢得罪的朋友,这是最令我惶惶不安的,但是我依然按照师兄传授的“法门”继续修炼,继续释放真实的自我。
          三个月后,我发现我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起床开始都是由衷的愉悦,睡觉也倍加踏实。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并不是自我催眠的假象,就那三个月我做出了令自己和客户都非常满意的东西。我的“活”没有变少,甚至有变多的趋势。确实有些“朋友”变得生疏了,但是那些好像都是我之前不太想见到的朋友(哈哈),所有我认为重要的朋友依然在我身边,我更加感到他们的重要。所有的社交都是我愿意和喜欢的,这一切,竟然真的来了。
        后来,我打电话给这位师兄,告诉他我的情况,他也吓了一跳,没想到随意的一段话对我影响这么大。不过,我还是很感激他,我的生活从大学入学到硕士毕业,从初为人师到辞职考公,从公职人员到自由职业,似乎一直在寻找什么,也似乎一直在做加法,可惜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正是师兄的点拨,使我尝试为人生做减法,才有了轻装上阵重新启程的勇气和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碎片化时代,频繁社交是否真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