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众生的“福幡”——六世的诗歌(十二)

普度众生的“福幡”——六世的诗歌(十二)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网友提供

【于道泉】

从小爱人的“福幡”*,

竖在柳树的一边。

看柳树的阿哥自己,

请不要向上抛石头。

【曾缄】

长干小生最可怜,为立祥幡傍柳边。

树底阿哥须护惜,莫教飞石到幡前。

【刘希武】

伊人竖福幡,祈祷杨柳侧。

寄语守树儿,投石勿高掷。

*于本原注:在西藏各处的屋顶和树梢上边都竖着许多印有梵、藏文咒语的布幡,叫作rlung-bskyed或dar-lcog。藏族人民以为可以借此祈福。

这首诗的旨意最为显豁,完全不用唇舌再啰嗦了。柳树旁立着祈福的福幡,寄托美好愿望的事物当然希望被人爱惜,能够长长久久地存留。希望看守柳树的男孩子,倘若百无聊赖地打发时间做点抛石子的游戏,千万不要向上面抛啊,免得打到了福幡上面。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说爱人的“福幡”,当指亲爱友爱之人,未必是伴侣或者情人的专指。

佛有普度众生的宏愿,众生皆为活佛所爱,爱人即是众生。一声对树下阿哥小心的叮嘱,正见出佛的慈悲为怀。

曾本选用了长干一词,追求诗韵的雅化,奈何长干里本在建康,江南地域,这一笔添加反使诗境失了本来的味道。且诗意较于本也有转变。阿哥傍柳的目的变成了专意的护幡,护幡的主要工作也变成了阻拦别处突然过来的飞石。

刘本的意思看似与于本相类,其实不同。刘本把于本的时间长度大为压缩了。于本的时间是延续连绵不断的,刘本的时间却是当下的情景。同时,刘本创造了一个立幡人——伊人。伊人之愿,终归是私人之愿、个别之愿。而于本,福幡的来处不算重要的事,重要的是福幡的现存处和去处。细究一下,活佛愿力的广大只有于本表现了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度众生的“福幡”——六世的诗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