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市

饭市

张爱林

你知道什么叫饭市吗?

你还记得那个充满温馨,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么?

那时,邻家背舍在吃饭的时候走出家门,聚集在大街上边吃边谈天说地。当时的生活水平很差,大都是清汤寡水,一碗泡了玉米面的清汤,一个糠面窝窝头;也有红薯、菜根、萝卜加了小米一起煮的大杂烩……五花八门的饭菜散发着不同的味道,人们一边往嘴里扒拉,一边扯着天南地北的陈年往事、刚刚发生的近日新闻……饭吃完了,意犹未尽,把碗放到一旁,继续侃大山,址闲篇。这个场景,乡亲们管叫它饭市儿。

那会儿,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白天忙与农事,晚上又要参加各种大小会议,能聚在一起,肆无忌惮地唠家常的机会十分难得。于是,饭市儿就成了一个集公众与私密空间为一体的大众平台。

俗话说:“迟早三顿饭,黑早五百坯”,忙里偷闲的邻里乡亲,就利用这三顿饭的功夫,端上饭碗,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或蹲、或坐,一边吃饭,一边谈论社会时政、家长里短、生活趣闻;有时也把邻里间的磕磕碰碰,或无意间结下的恩恩怨怨提上饭市议程;比如张三翻改房时占了李四一寸滴水,或王五把房起高了影响了赵六院子的采光、东家借了西家一升米忘了给,西家借了东家两块钱没有还等等,邻居们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时会使矛盾升级,但大多会在乡亲们善意的劝说下化干戈为玉帛,最终握手言欢。常言说:“抬头不见低头见”、“远亲不如近邻”。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等等,凡是那些能够听着宽心、显得厚道的暖心窝子的话都能成为邻里间相处的总则。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言半句六月寒,这些平时看上去显得粗枝大叶的乡亲们对生活却有他们自己的见解和原则。

当时,土坯房居多,用青砖镶了边的门楼便算是当时的豪宅。街道用大小不一,各色各样的石块铺砌,石块儿经过成年累月的踩磨,变得光溜溜、明晃晃,五彩斑斓。街道两旁不时会有一两户门前遗有过去有钱人家的上马石,上马石有两个,左右对称,老祖先为有钱人上马方便而发明的独特建造,却无意间有了新的用途——饭桌。每到饭时,上马石便变成了孩子们每日必争的要塞,你争我抢,战事频发。本着成王败寇的江湖定律,胜者欢天喜地享受上马石上的舒坦,在上马石上得意洋洋地用餐,风光无限。败者在沮丧之余,哭天抹泪地回到妈妈身边。孩子们也有不按常规出牌的时候,互不相让,大动干戈。这时候,妈妈们就会用少有的宽宏,自我批评,平息争端,回到和平相处的轨道上……

饭市,浓浓渗透着乡下人豁达的胸怀和善良淳朴的秉性。

可这都是往事了!

如今,每次无意间走过村里的大街小巷,过去那一个个温馨的场面总会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打工潮是每年在农村上演的主题曲,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更加异彩纷呈,不尽相同用餐习惯、和不一样的作息规律,让这种吃饭时聚在一起的现象悄然消失了。

如今,生活富裕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那种其乐融融的场景成了一种永久且温馨的回忆被永久地封存在岁月的长河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于变迁,很多象饭时这样淳朴的民俗、民风被现代的人们所遗忘。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会有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民俗的流逝,被流失的还有更为珍贵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