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日

3月14日,今天的意外收获是在回家路上,听广播了解到今天竟然是圆周率日——π日,想起了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一首儿歌: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杀吾(26535),把酒吃(897),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给平淡无奇的一天带来一缕奇趣。而惊喜还远远不止这些,悠扬的“π之歌”更让人意想不到,无序的字符变成乐谱上的音符后,竟然有如此美妙神奇的旋律。

π,圆周率,就是圆周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的比,几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无理数。英国数学家琼斯 1706 年第一次使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大数学家欧拉在 1737 年将这种用法普及开来。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就是说它是个没完没了的小数,各位数字的变化又没有规律,因而计算起来挺不容易。古希腊的阿基米德首次计算π≈4,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而在他之后1000年,阿拉伯有个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个精确程度的记录。2011年10月16日,日本一个公司职员近藤茂利用家中电脑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10万亿位,刷新了由他自己创下的5万亿位吉尼斯世界纪录。但至今没人能找到其中的循环规律,也正是这一长串无穷尽的不规则数字,向人类散发出无穷魅力。π一直是当成神才知尽头的数字存在着……

圆周率π的头三位数字是3.14,每年的3月14日,π爱好者们都会举行各种集会,一起讨论有关π的话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议将3月14日定为国家圆周率日(National Pi Day),这天也恰好是爱因斯坦的生日。2009 年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将每年的3月14号设定为“圆周率日”(Pi day)。

2011年,作曲家迈克尔·布雷克将圆周率的前31位数字(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一个个“翻译”成了音符。他利用勋伯格十二平均律中所引入的半音阶概念,将半音阶与数字一一对应,即令1=C,则3=D,5=E,6=F,依此类推。这段小小的曲子每分钟节拍数为157,恰为314的一半。好吧,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唯有神奇的旋律永恒,这也许是上帝传递给我们的旋律吧!

传说,只要在3月14日15点9分26秒到3月14日15点9分27秒之间,吃下一个完整的派,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数学成绩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