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6条军规》,书中最不容错过的精华是什么?

如果你对《创业36条军规》这本书感兴趣,我知道你一定是冲着“创业”这两个字来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创业的青年不是好男儿。

然而《军规》这本书并不是在讲创业这回事,只有十分之一的内容讲到了创业项目的筛选、创业团队的架构等等,而且还与当今的创业环境格格不入。如果给这本书改个名字,叫《企业管理36条军规》应该更合适。

继续谈谈我的读书评判标准:不能拿来用的,不是好知识。

有些东西看得再多也不会让你“登上人生巅峰”,因为那不是知识,只能算“知道”。真正的知识必须带来改变,一点一点让我们向梦想靠近。

所以我认为的好知识,只有两种:

第一种,能够带来思维模式的升级。朋友圈一阵又一阵的被“穷人思维”文章刷屏,正是因为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的每一个选择、继而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真正的好书,他的思想是成体系的,可以用严密、且简洁的模型来推演印证,而不是只给观点不给论证不给方法的鸡汤。

第二种,给出解决问题的完整套路。其实就是实用类的、工具类的书籍啦。这种书,必须读领域内最顶尖的作品,因为大师的“心理表征”和沽名钓誉之辈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我听说过这么个例子:普通人以为画画就是涂涂抹抹的颜色,而高手是在运用线条、并且是尽可能少的线条。至于最顶级的高手,已经把绘画解构到只剩下两种线条——直线和曲线。你看,按照普通人的观念,我们很可能学的走火入魔;而从最基础的直线曲线开始,如同达芬奇画鸡蛋一般,反倒有可能成就大师。

按照上面的标准来看,《创业36条军规》全书只剩下一个“拉卡拉方法论”是精华。以下是这部分内容的总结:

1.先问目的: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问目的,以此来确定是否该做此事。如果“先问目的”,我们会发现正在进行的事情至少有50%是不应该做的。“先问目的”有两个步骤:此事我们想要什么结果?如果达成该结果,对我们的主战场胜负有影响吗?如果无关主战场胜负,按照做减法的原则就应该不做。

2.再作推演:

确定目标之前要再作推演,以确定该目标是否可行。凡是沙盘上推演不出来的目标实战中一定不可能达成,要防止上级拍脑门,防止下级放卫星。“再作推演”有五个步骤:

1)效果图:上下级一起确认要达到什么结果,要明确而具体。

2)横分解: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情况如何?

3)纵分布:分几个阶段建设?

4)里程碑:何时取得何种阶段性成果?

5)配资源:检查规划所需资源是否可以到位。

3.亲手打样:

推广之前必须打样,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复制性。所有推广都应该是复制样板的过程,试点不成功的方案投入推广时巨大的灾难。

4.及时复盘:

复盘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总结规律,以便提高我们的水平。分4个步骤:

1)目标结果:对比目标达成情况。

2)情景再现:回顾过程,将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以加深对过程的理解。

3)得失分析:分析每个阶段的得失,对事也对人。

4)规律总结: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或者同类项目的操作手册,进入我们的战术原则体系或知识体系,以提升团队的战术水平。

如果对柳传志和联想比较熟悉,你会发现这哪里是什么拉卡拉方法论,分明就是联想的复盘方法论嘛。作为中国企业界的“管理教父”,柳老果然当之无愧。因为上面这个方法论不仅对我们个人的创业经营有指导作用,更能够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形成自己的“操作系统”,做人做事的漏洞越来越少。

所以你看,好的知识不仅可以拿来用,而且可以在一事一物上磨练,只要做事,就是练武功。正如《小李飞刀》中的李寻欢没事的时候就拿硬木雕刻林诗音像,其实也是在练武功好么,最终成就世上最快的刀,千破万破,唯快不破。

读书,一定要先读薄。什么意思?就是打开书本之前,就得明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带着去书中找答案,而不是从头到尾读一遍什么也没记住。通过目录,其实我们就可以直接翻到可能有答案的章节去,而没有必要“一字不落的阅读”。夸张一点说,如果你在书中哪怕只找到一句话解决了自己的困惑,这本书就可以扔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牛人每天读3本书还很轻松的样子。是否带着好问题,远比我们投入多少时间重要。

不过读书的第二步,是要把书读厚。如果一本书当中有些观点很好,但是没有讲透;如果作者极力推崇另外一本书,大量引用;如果我们读书的过程中有了启发,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必须多书并读,让思维的触角尽量延伸。读到无书可读时,你会发现你在这个领域已然有了自成体系的思想。别说读书没用,那是因为我们读的太浅、太敷衍。

读书好,读好书。和你共勉,继续努力~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36条军规》,书中最不容错过的精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