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进军安防解读未来安防行业发展趋势

国际上通常将安防分为信息安防和实体安防两类。而实体安防,又包括技防、物防、人防这几类。

安防市场得益于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国家大型项目,带动了整体安防市场的快速增长,在过去几年均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然而,受到下游需求和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加上行业智能可视化项目、消费生活领域市场还在培育期,整体的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未来体量增长的大头,还是要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成情况与智慧城市的项目推广情况。特别是AI对于视频分析的加成,能够极大的提升视频监控的安防体验,可以挖掘出许多业务的新需求增长点,如人脸识别、门禁对讲升级、交通疏导等等。

当然这也会增加对于海量视频数据的处理需要,云计算能力也会成为安防企业一个新的技术竞赛地,加码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已经成为了安防企业的共识。

但是短期安防行业回归到常态化的增长,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所以传统安防企业的业务重心将加快向平台服务提供商的角色。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的安防行业涌现出了三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安防企业。

领头羊海康威视,其蝉联了2016、2107年全球安防企业50强的第1名,在视频监控领域国内市场份额到达近40%,海外市场接近20%,寡头效应开始显现,品牌拉力不断增强。对于网上传说这仅仅是因为中电52所抓住了视频监控由模拟向数字转型的历史机遇造就了海康威视,这种说法还是比较片面的,应该说内外因都起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海康威视从做板卡起家,经过16年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既得益于技术和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坚定的以视频监控为核心,靠着不断创新和外延式发展奠定了行业地位;

销售团队也是与华为有类似的工程师文化,提倡结果导向、狼性文化,保证了行业里较领先的销售能力;

年终奖3~6月,根据绩效评分为主,3~4个月的较多。股权激励方面,较早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对一定级别的员工进行较大范围的股权激励,以笔者所在的2016年为例,当年股权激励对象占员工数比例近20%,基本上相当于半价购入,加上后期的增发,确实奠定了行业内比较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于加班文化也是一种有力的支撑。

外因是赶上一波安防市场爆发式增长的红利,以前安防行业的体量还很小,巨头还不怎么关注。911事件后,国际上对视频监控行业正式放开,国际外销市场从产品走向解决方案输出,加上国内当时主推的各种“平安XX”项目,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成为持续存在的市场,直接拉大了业务空间。如不是因为海康威视的国资背景,其多年来在国内积累的对复杂和庞大人群中的项目应用经验,在国外可以分得更大的一块蛋糕。

浙江大华采取的是跟随策略,应该说从销售额和增长上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在业务发展上也没有犯太大的错误,而且在新业务汽车电子领域,表现的反而更激进一些。

浙江宇视更注重利润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安防项目开发,没有盲目的追求体量规模,特别是他IT业务有比较成熟的生态圈,云计算和大数据这类核心基础性技术的积淀也较好,技术投入比较稳定,应该说走的是一条技术派路线。

还有很多安防行业的中小公司也稳扎稳打,发展很快,中小公司战略也比较灵活,没有盲目和业内巨头硬刚,基本是侧重于某一类的安防业务,并努力完成安防智能化的迭代升级,挖掘蓝海应用场景,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角色。

总体上,目前国内安防行业的三足鼎立格局已经形成,并有逐渐向一超多强过渡。国内安防产品、技术和应用也开始引领全球安防产业的发展。

而外界盛传华为入局安防行业的消息,基本已经坐实。发力点也非常明确,主要是视频监控领域,以前端IPC和视频流处理算法为主,在平安城市、平安校园、平安交通等方面,提供行业化的解决方案。应该说,还是触动了传统安防企业的蛋糕。但是现阶段来看,对于行业格局的影响有限,主要还是看下一步其平台SDK对于中小安防企业的促进作用。

一、传统安防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有限,都吸引不了华为等巨头将主要精力放到传统安防这个领域上来。除非是大型项目,很多传统安防的经销商,现在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的很低了,有的甚至是靠几个税点在维持,而且安防行业的利润逐渐透明,特别是现在很多应用型安防项目,对于价格比较敏感,这些不仅仅体现在IPC产品成本中,还包括工程商的成本在内,这部分的渠道优势传统安防企业占优。

所以华为入局安防,我想还是基于下一步智能安防领域的布局,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等项目,人工智能技术的导入、视频流大数据后处理,行业的边界已经逐渐模糊,对于有较强芯片和硬软件研发能力的华为来说,IT、安防、通信的集成项目,足以承载华为的利润想象空间。

特别是华为自有的海思芯片,项目定制能力较突出。在平台系统、云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方面,华为也兼有IT企业的优势,加上通讯行业的经验,在智能城市的项目集成优势很大,这些都是传统安防企业所不具备的。

二、海康威视、大华目前在国内视频监控领域已经挖走了大部分的份额,如果单纯从IPC硬件角度出发,华为不一定有兴趣集中力量去深挖,更多的还是放在平台和新兴技术上面弯道超车,将华为没有精力或者不愿意做的,放开给合作的安防公司做,华为努力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这角度看,对于原有安防格局,还是很有冲击力。可能会直接改变行业的格局,打造出华为安防的单极大生态。

也符合华为拓展业务时,坚持被集成不动摇的业务策略,特别是华为前端到平台的研发能力和产品的技术能力如果开放出来,这对于在安防行业内部,被海康和大华压制的中小安防企业算是一场及时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也取决于华为资源开放的程度,以及合作企业的适配性,这种网络接口、视频后台管理和通信后台的开放程度,直接跟华为对于后安防时代的入局决心相挂钩,毕竟视频监控对于海康和大华来说是生命的根本,但是对华为来说,只是子业务之一。

三、从传统安防行业内部来看,总体上对华为还是非常推崇,安防企业内无论是奋斗者文化还是领导的管理风格,都在往华为靠拢,海康和大华招聘的华为中高层也不少,应该说安防领域海康不怕外企,还真的比较警惕华为恐怖的研发能力入局。

技术方面,传统IPC的图像处理,华为跟传统安防企业的优势也有不同。华为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在绝大多数的网络环境中,视频数据存储、传输的可靠性,特别是在未来可视化对讲、监狱等特殊场景的视频监控应用中,网络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华为的品牌背书都更好。但是目前涉及到的视频和图像的处理算法,传统安防企业会更有优势,因为这些图片的矫正、分析匹配,也是需要技术样本积累的,当然如果华为真的把研发炮火投向这里,技术的pk也很难说。

四、短期看,目前安防行业内最主要的ppp项目,海康的资源和背景还是占有明显的优势,加上华为的重心应该还是在通讯与通讯周边,对于安防的炮火还是布置在新兴技术上,所以短期看应该很难改变安防行业的格局,海康和大华在视频流量入口的统治地位应该也不会改变。

长期看,小米和360、腾讯、萤石(海康旗下)、乐橙(大华旗下)对于个人消费端视频市场的颠覆到底会有怎样的爆发力,都还不是很确定。随着华为的入局,我想海康、大华出于自身破局的角度,也会尝试与互联网企业展开更加深度的合作。

这种跨技术、跨行业、跨市场领域的合作,甚至并购的产生,都会在整个泛IT行业会产生更强的发酵作用,这应该是安防行业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具体最后的格局怎样,就不是仅仅讨论华为、海康、大华三家企业之间较量的问题了...

随着巨头的不断加入,相信会有一场比较精彩的遭遇战上演,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