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5日 《定位》杂志
5年前的2009年,钟若飞向测绘行业的人介绍车载移动测量技术,对方在听了他滔滔不绝的讲了半小时后,问了一句,“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这让钟若飞感到有些尴尬,“他们根本对移动测量车没有任何概念”,钟若飞说。
5年后的现在,钟若飞经常收到同行用户及朋友的电话,与他探讨移动测量技术有关的话题,“5年时间,移动测量技术已全面得到应用”,他说。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钟若飞自2005年起,便开始从事移动测量技术研究。八年时间,他几乎亲身经历了国内移动测量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
钟若飞经历了用户对移动测量设备从非理性“崇拜”到理性“观望”的过程。2011年前后,伴随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及街景地图的兴起,车载移动测量设备得到测绘生产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
那时,出于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兴趣,即便价格昂贵,仍然涌现了一批“饮头啖汤者”,这些用户中,以资金实力雄厚的生产单位或国家直属单位为代表,“车载移动测量系统”成为了这些单位身份的代表。
然而,这些首批购买移动测量系统的用户,很快发现,他们做了个错误的决定。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软件、定制二次开发服务等因素,“这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好用”,他们说。
这影响了那些潜在购买的人们,“他们一方面想看看买了设备的用户,用这车到底能做些什么”,钟若飞说,“另一方面,已有用户成功案例的缺乏,让他们放慢了追逐这一‘高富帅’产品的步伐,选择观望。”
因此,表现在市场上,则出现了高潮过后的断层现象。“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移动测量车都是在2013年之前购买的”,钟若飞表示。
2013年是这个断层的集中体现年,“今年移动测量车的销量势头略有下降”,钟若飞说,“移动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新事物,大家普遍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移动测量应用与国外有差距
在钟若飞看来,随着国内移动测量系统厂商的增加,移动测量技术将很快进入成熟阶段。“这个时间将不会太长,可能就这一两年之内。”
相较于现阶段的产品而言,成熟期的产品将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在产品的类型上,将出现更多差异化产品。届时,移动测量系统就搭载的平台而言,移动测量系统将不再局限于车载,船载、机载均将得到普及。此外,价格会不断降低,将出现高、中、低端价位的产品供用户选择;在操作上,用户用起来更加简单化和傻瓜化;在数据处理上,用户将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作业;而针对产品价格昂贵,维护、安装、检校复杂等现状,成熟期的产品将会大大进行改善。
“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就一两年而已”,钟若飞说,“届时,新一轮的移动测量系统购买热潮又将掀起。”(采访/本刊记者 何溪 撰稿/本刊记者 何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