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FIRST,AT NEW,AT END OF,AT LAST都是内表循环的事件块。AT FIRST,AT NEW,AT END OF,AT LAST是触发事件的条件。下图是官方结构
AT FIRST: 循环内表的第一行时触发执行的代码。只执行一次。
AT LAST: 循环内表的最后一行数据时执行代码。即在LOOP里把该执行的都执行完了才执行它。
AT NEW F1: 如果字段F及F的左侧全部字段的数据,与上一行数据不一致,则执行代码。
AT END OF F1: 如果字段F及F的左则全部字段的数据,与下一行数据不一致时,则执行代码。
所以是不用考虑F字段右边的的字段内容,所以在字段F之后系统将默认为为"*",也就是说f之后的内容不管相同与否,都视为“*”,不将其考虑,(这个debug时可看到)
AT NEW F1:假设一内表:
COL1 COL2 COL3
A A A
AT NEW COL2 , 一共会触发两次,并不是一次!首先先忽略col3(col2后面的所有字段)的值,它并不影响事件触发。
第一次触发是遍历到第一行时,因为第一行col1 、col2要和上一行的col1、col2做比较,但是我们现在只是遍历到第一行,并没有上一行给我们比较。换个角度,上一行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空再或者是未初始化的,也就是说第一行的col1,col2和“上一行”的col1,col2并不相同,一个有数据一个没数据,当然不同啦,所以此时会触发at new col2,其后面代码就会执行;当遍历到第二行A A B的时候,因为第二行的col1=第一行的col1且第二行col2=第一行的col2,所以不触发at new col2,继续循环。
第二次触发是遍历到第三行的时候,虽然第3行的col1= 第二行的col1,但是col2的值为B,不等于第二行的col2,所以会触发AT NEW COL2。
那么同样的例子,对于AT END OF COL2,它也会触发两次,同样忽略col3的值。
第一次触发是遍历到第二行的时候,因为第二行col2的A并不等于其下一行(第3行)的col2的B,所以会触发AT END OF COL2。
第二次触发是遍历到最后一行的时候,第三行col1,col2字段要和下一行比较,但是下一行又不存在。这类似at new col2 遍历到第一行的时候。
下面给出测试代码,可根据需要修改测试数据。
TYPE-POOLS: ABAP.
DATA: BEGIN OF IT_DATA OCCURS 0,
COL1 TYPE C,
COL2 TYPE C,
COL3 TYPE C,
END OF IT_DATA.
DEFINE FILL_DATA.
IT_DATA-COL1 = '&1'.
IT_DATA-COL2 = '&2'.
IT_DATA-COL3 = '&3'.
APPEND IT_DATA.
CLEAR IT_DATA.
END-OF-DEFINITION.
FILL_DATA:
A A A,
A A A,
A B A.
* A A B,
* A B B,
* A B C,
* A B F,
* A B C,
* A C C,
* A C D,
* A D D,
* A D G.
SORT IT_DATA BY COL1 ASCENDING
COL2 ASCENDING.
LOOP AT IT_DATA.
WRITE:/ '-------------------------'.
WRITE: /1(8)'遍历到第',9(1) sy-TABIX,'行',
IT_DATA-COL1,
IT_DATA-COL2,
IT_DATA-COL3.
WRITE:/ '-------------------------'.
AT NEW COL2.
WRITE:/ 'at new col2',
IT_DATA-COL1,
IT_DATA-COL2,
IT_DATA-COL3.
ENDAT.
* AT END OF COL2.
* WRITE:/ 'at END col2',
* IT_DATA-COL1,
* IT_DATA-COL2,
* IT_DATA-COL3.
* ENDAT.
ENDL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