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640?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张图片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这里叫寡妇。”

父亲,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中国家庭,很多都是“丧偶式育儿”。

640?wx_fmt=gif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1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打出租车。的哥问:“你做什么工作啊?”孙云晓答:“做儿童教育。”的哥有点不屑:“老爷们还搞儿童教育啊!”

聊天中,孙云晓知道他有一女儿,就反问:“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的哥得意地说:“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心理专家刘赟也说过一件事: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时,经常碰到一外籍爸爸也来接他的孩子。她很好奇:“你不工作吗?”老外答:“工作啊。”刘赟问:“那怎么经常是你来接孩子?”老外答:“我还觉得奇怪呢,为什么你们总是妈妈和老人接孩子?”

去年父亲节,《家长报》报过一件事:一小学某班搞了个“爸爸沙龙”,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沙龙?“因为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妈妈。”所以老师这次想和爸爸们交流一下。

没想到的是,那天来参加沙龙的,70%还是妈妈。有两位爸爸虽然来了,却连孩子读几班都不知道。

“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画家刘墉说。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2张图片

2

去年底,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就有“影子爸爸”。

2015年,上海社科院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十年间,从  30%下降到20%左右。

两个调查都在大声询问:爸爸去哪儿了?

是啊,爸爸都去哪儿了?

●下班后不爱回家

“今天晚上要加班。”、“今晚单位有个应酬。”,不管单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不管是否真的必须出去应酬,很多爸爸都是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到了周末,又会说:“约了人踢球。”

●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觉得“男主外,女主内”天经地义。问一同事:“你怎么从不陪你儿子玩?”他说:“男人负责在外挣钱,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永远在玩手机

李宁在群里说老公的“事迹”,立刻引发妈妈们的一片共鸣:“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说父爱如山了,因为父亲们每天回家不是抱着手机,就是葛优躺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像山一样杵在那里一动不动!”

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上个月,一位妈妈抱怨:“我老公平时不爱和宝宝玩,我又做家务又带孩子,整天累死了。问他:你就不能帮帮我吗?他说:我不懂怎么带孩子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这里叫寡妇。”

父亲,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中国家庭,很多都是“丧偶式育儿”。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3张图片

3

成龙在自传里写过一件事情:有一次,他老婆有事走不开,就让他去学校接儿子房祖名回家。成龙跑到小学去接,等半天也不见人。后来才知道:“儿子已经上了中学。”

忙于拍电影,疏于陪伴和教育儿子,结果房祖名后来沾染上了大麻。成龙后悔不已:“我不是一个好爸爸。”

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两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载倒在地,来回翻滚,口中发出“嗷嗷”惨叫。而肇事者,竟是清华大学学生刘某。

警察问:你为什么要用硫酸泼熊?刘某答:我想验证一下熊到底笨不笨。询问发现,刘某还做过不少恶劣事件。而这些恶劣事件之根——“我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在我生活中完全缺失。”

美国父道组织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90%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

缺少父教,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

●男孩易变“娘娘腔”

缺乏冒险精神、探索意识,

性格阴柔懦弱、胆小怕事。

●女孩容易成为“大叔控”

缺少父爱的女孩缺乏安全感,

所以长大后容易变成“大叔控”。

●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击性强。严重的则热衷于早恋、逃学、偷盗、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

●孩子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孩子出现成瘾性人格,首要责任在父亲。

比如,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发现,造成网络成瘾的病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父爱缺失。

●孩子的智商情商会低一些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

所以,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4张图片

4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男孩,读初中,体重超重,学习成绩偏下,而且总喜欢跟女孩子混在一起,鲜少与男孩有交集,自己还不觉得有什么。妈妈担忧得不得了,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结果发现:男孩的性别认同发生了错位。

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总是缺失,而妈妈特别宠溺孩子,导致的后果就是,孩子与妈妈并未真正脱离共生关系。

很多5岁前的孩子认为,只要他们愿意,男孩可以成为妈妈,女孩可以成为爸爸。5岁以后,孩子才慢慢会有稳定的性别认同。所以,父母共同陪伴与教育孩子非常重要,

这会让孩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别特征。

也就是说,父教,是性别之育。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5张图片

5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父教的故事:孩子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大哭。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孩子说:“嗯,我要报仇。”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孩子说“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电视里一样,用剑刺他。”,“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帮你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孩子一脸惊讶:“你怎么拿这么多衣服?”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会被带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个月,所以要给你带换洗衣服;如果用剑的话,就要呆很长时间,肯定得准备被子啊!”

孩子红着脸说:“真的会这样吗?”我认真回答:“嗯,法律规定是这样”,“那我们算了吧”,“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从此以后,孩子学会了选择和代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试一试。如果承受不了,就不会去做

父教,是规则之育。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6张图片

6

一个朋友讲了他教育儿子的故事:孩子期末考试,数学不及格。拿着成绩单给他看,一脸不开心。朋友问:“你有没有找到原因?”孩子理直气壮:“老师教得不好,爱发脾气,我们都不喜欢他。”朋友问:“那你们班第一名考了多少分。”孩子答:“100分。”

朋友表示非常敬佩这位同学,孩子问:“因为他考得好吗?”朋友说:“不是因为他考得好,而是就算他不喜欢数学老师,他还是努力地去学,就像太阳,带着自己的光芒。”

孩子有点好不意思了。

朋友继续说:“你呢,就像镜子,别人让你不开心了,你反射出来的就只有不开心。一个人啊,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低下头:“我知道了。”从此,孩子的数学成绩便稳步提高。

他学会了对自己负责,遇事不抱怨,犯错也不会推卸责任。

父教,是责任之育。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7张图片

7

一位我尊敬的公务员朋友,讲过他父亲教他做人的故事:他爸在他暗恋一个姑娘时说:“一个姑娘不会因为你专一痴情而喜欢你,只会因为你优秀而喜欢你。”朋友感叹:真是醍醐灌顶。

初中一年级,他爸问他。“怎么才能让别人尊重你?”“我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错了。是实力。”朋友感叹:太他妈深刻了。

公考竞争最激烈那一年,老爸问他。“你为什么想考公务员?”“想过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想受人尊敬。”“你错了,当官,是要为大家做点什么。”朋友感叹:这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他父亲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从来轻声细语,只对他说过一句狠话:“不要妄想我会给你报销发票。”朋友感叹:这句话,也成了我的做事准则。

后来,他身边同事很多都犯事入了狱,但是他却一直清清白白、平安无事。他感叹:所以我一直很感谢我父亲。

父教,是远见之育。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8张图片

8

也说说自己的父亲。我父亲最喜欢说一句话:干什么都不容易,多体谅体谅别人。印象最深那次是我半夜下飞机,坐黑出租走了十几公里,花了250块钱。

我回家抱怨:“这黑车真是太黑了。”

父亲说:“贵不贵不是你这么算的,你想想,黑出租生意并不好,别人一晚上也许只接到你一个人,守了一夜才250块,你还觉得贵吗?干什么都不容易,多体谅体谅别人。”

就因为这句话,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父教,是人格之育

前段时间,在央视看到一故事。一长途车司机,因为常年不在家,就利用寒假带着儿子一起出车。那路真是陡峭崎岖,行车步步惊险。在翻越一座大山时,车子坏了。父亲趴在雪地上修车,一趴两小时。车修好,冲上山顶那一刻,他告诉儿子:“你记住,人生就是这样。关键时候就得咬着牙往前冲,冲上去就能看到霞光万丈。”

这位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儿子后来考上了博士,在读期间没向家里要过生活费。儿子说:“父亲,让我学会了独立。”

父教,是独立之育。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9张图片

9

女人与男人身体、性格、思维的不同,决定了母教与父教有着显著的区别。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男人较女人来讲,更具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宽容精神、求知精神,这些特点,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比如,针对父亲的探索精神,“妈妈总是拉着小孩子的手,而爸爸总是让小孩自己在后面走或前面走;在车上也是这样,妈妈一般总是抱着孩子,而父亲甚至可以让小孩吊在栏杆上晃来晃去。”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人生下来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个是开放性,这方面父亲具有天然优势。

母性教育是一种“根”的教育,目标是使生命滋润、丰满。父性教育是一种“主干”的教育,目标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所以孩子稍大之后,父教的影响就远大于母教。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规则和纪律。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0张图片

10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导者。他有六个小孩,孩子上中学前一直生活在乡村。可这些孩子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获得博士学位;

  •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读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 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副教授。

很多媒体问:“你的育儿秘诀是什么?”蔡笑晚说:“把父亲角色当事业来经营。”

在他看来,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不但失职,更是失败:“父亲是我的终身事业,它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位!

他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蔡笑晚的成功证明了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1张图片

11

真正的父教,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成为好父亲,从做好一些小事开始:

1、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

2、做个好玩的父亲

3、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4、做个讲理的父亲

5、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6、做个坚忍的父亲

7、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

8、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

9、带孩子一起锻炼身体

10、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2张图片

11、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12、带孩子长途旅行,开阔视野

13、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14、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

15、带孩子去参观著名的大学

16、带孩子一起去献爱心

17、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

18、和孩子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

19、带孩子去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

20、和孩子商讨他的月度零花钱数目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3张图片

21、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

22、和孩子一起学习遵守交通规则

23、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

24、和孩子一起准备晚餐

25、和孩子一起孝顺长辈

26、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

27、带孩子一起去做客,教孩子礼仪

28、和孩子一起招待客人

29、让孩子明白财富是由劳动换来的

30、和孩子一起做“节约标兵”

31、和孩子一起来记账

32、和孩子谈论理想

33、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34、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承诺

35、和孩子一起动脑筋解决问题

640?wx_fmt=png

本文转载自“拾遗”(ID:shiyi201633)。

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_第14张图片

一扫

关注

640?wx_fmt=jpeg

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