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的用法:(把错误的写进文件。)
-:上次用户的目录。
例子:
cat >a.txt<
EOF:把现在的时间打印到a.txt文件里。(其中的``符号是Tab键上边的按英文显示的符号。简称反引号。)
进入到命令提示符后输入tree /F:显示目录。与输入dir命令作用相同。
目录结构树:
tree -L 1 /:显示根目录的一层结构。
在linux中目录跟分区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目录可以任意使用任何一个分区。
如上图,可以通过mount /dev/sdb1 /usr把/dev/sdb1挂载到/usr。
cat /etc/fstab:查看系统内容挂载的情况。
小结:
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motd:message of the day设置开机提醒。
df 命令: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来检查linux服务器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必要参数:
-a 全部文件系统列表
-h 方便阅读方式显示
-H 等于“-h”,但是计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显示inode信息
-k 区块为1024字节
-l 只显示本地文件系统
-m 区块为1048576字节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输出格式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盘信息前,先执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统类型
选择参数:
--block-size=<区块大小> 指定区块大小
-t<文件系统类型> 只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x<文件系统类型> 不显示选定文件系统的磁盘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df -h”这条命令再熟悉不过。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目前磁盘空间和使用情况。
“df -i” 以inode模式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df -h 和df -i的区别是什么?同样是显示磁盘使用情况,为什么显示占用百分比相差甚远?
df -h的比较好解释,就是查看磁盘容量的使用情况。
至于df -i,先需要去理解一下inode
以博客主的个人理解,最简单的说法,inode包含的信息:文件的字节数,拥有者id,组id,权限,改动时间,链接数,数据block的位置。相反是不表示文件大小。这就是为什么df -h和df -i 显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原因。
ps:在df -h 和df -i 显示使用率100%,基本解决方法都是删除文件。
df -h 是去删除比较大无用的文件-----------大文件占用大量的磁盘容量。
df -i 则去删除数量过多的小文件-----------过多的文件占用了大量的inode号。
ll /:查看系统的目录。如图:
linux中lost+found目录的作用:
lost+found目录的文件通常是未链接的文件(名字以及被删除),这些文件还被一些进程使用(数据没有删除),在系统突然关机时(内核panic或突然断电)出现。这些文件系统会删除的,你不需要担心。 当因为软件或硬件出现错误,导致文件系统不一致,也有可能把有问题的文件放入到lost+found目录。它提供了恢复丢失文件的一种方法。 如果你不小心删除了lost+found目录,不用使用mkdir命令创建lost+found目录,应该使用 mklost+found命令创建lost+found目录: $ cd / $ sudo mklost+found。
/mnt:临时的挂载点-->文件系统的入口。
fdisk -l:查看系统挂载情况。
kudzu:检测硬件变化。(centos5中的一个命令。)
mkfs.ext4 /dev/sdb:格式化sdb磁盘。
mount -t ext4 /dev/sdb /mnt=mount /dev/sdb /mnt:把/dev/sdb/挂载到/mnt上。
umount /mnt:删除/mnt目录。
cat /proc/meminfo:查看内存信息。
cat /proc/cpuinfo:把cpuinfo这个文件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来。
cat /proc/loadavg:查看负载(显示计算机的繁忙程度)信息。
grep proc /etc/fstab:/etc/fstab 文件负责配置Linux开机时自动挂载的分区。
ll /usr/sbin:查看sbin的内容。
/usr/local/bin和/usr/local/sbin:这两个目录是空的,自己写的命令及信息可以写在这个下面。如图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log/messages:系统日志文件。系统出现什么错误是会把错误的信息打印到这。检查系统故障,系统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varlog/secure:查看系统安全信息的目录。
/var/spool/cron:cron and at job:(定时任务的配置文件路径。)
小结:重要目录回顾。
/usr:用户程序及数据,帮助文件等的目录。
/bin和/sbin和/usr/sbin:用户命令的目录。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配置网络地址。
/etc/init.d/network restart:重启网卡。
ifdown eth0;关闭网卡。
/etc/resolv.conf:是DNS客户机配置文件,用于设置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及DNS域名,还包含了主机的域名搜索顺序。
如上两图,通过在centos中改DNS配置文件里边的主机名,主DNS,第二DNS,可在xshell中输入cat /etc/sysconfig/network可查看主机名。输入cat /etc/resolv.conf可查看主DNS和第二DNS。如下图
linux目录结构(关于下图)详细介绍:http://blog.51cto.com/yangrong/1288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