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邂逅西医

中西文化差异之——

当中医邂逅西医1

当中医邂逅西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本文能帮到您正确选择医疗方向,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首先我说明一点,我这里所指的西医是我们日常看到的中国化的西医,美国欧洲的发达地区的西医我并不了解,所以不在其列)

缘起

我学习中医,断断续续,约有6-7年时间,进入临床约有4年时间。

但对中医产生兴趣是大约在2003年,那年在参加完师兄的婚宴之后,就一直卧床不起,将近月余。在此之前,由于身体一直比较强悍,未曾对医学有啥兴趣,然这次卧床,对我的冲击太大,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和人身自由,就像被囚禁了一个多月,就是一次次去西医的医院检查,一次次地排除报告,只记得B超累计做了十次,报告一直是似而非。到了第十次,医生告知,我得了胆囊炎。

随即我自己转到中医科,因为在此之前,一位中医亲戚的爱人听我症状描述就预判我胆囊炎,而我因为更相信大医院的科学仪器,就折腾了一大圈。还是换回了一个胆囊炎的诊断结果。

到中医科见到上了岁数的老医生,一共就说了8个关键字:肝胆相照,少食多动。

他说肝胆相照的意思得胆囊炎只是一个警报,告诉你,肝的压力太大了,要注意保护肝脏了,你要感谢这个警报,你的脂肪肝一定程度不轻,肝脏的疏泄一定出了不少问题。你年轻,基本不用多少治疗,接下来,稍微吃一点药,只需要注意少吃肥腻的食物,一定要适度增加运动量即可。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在此之前,的确是各种宴会各种吃,各种不动各种懒。老中医的8个字真是字字玑珠——既帮我找到了病因,也找到了治疗方法,还指明了持续获得健康的方向。


当中医邂逅西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差异

如果非要比较中西医的差异,简单说就是——中医治人,西医治病。

中医治人,就是中医在治疗的时候,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又将人放到大自然中,作为天地的一部分,在加上季节的时间轴,整体地把握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所以中医在认知层面就决定了中医治疗是很难分科的。中医往往把疾病作为一种结果,来提示自然界对人的整个机体运行的影响,或者,那些方面是因为人违背了某种规律规则,而受了干扰,导致了病这个结果,然后又推导,这个结果又会导致其他哪些方面的后果。所以,在中医的眼里,疾病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3个来源——外因、内因及不内外因。外因即人受了外界的风寒署湿燥火等因素的干扰而失衡致病;内因即人本身过度的情志变化,如喜、怒、哀、思、悲、恐、惊等内生因素的困扰导致疾病;不内外因——意外受伤、虫兽的侵害等三大类原因,疾病不是单独存在的,总是会有前因后果,要解决疾病,必须要去探寻她的来龙去脉,标本兼治,以绝后患。

这样的整体观,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表面上看,有点复杂,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高妙的认知体系。

反观西医治病,如果病人进入医院,医院是分科的,咳嗽归呼吸科管,肾病归泌尿科管,胃痛归消化科管,因为他们的认知就是胃的疾病就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胃炎就是胃本身发炎了,发炎就需要消炎。原因和结果都在一起,认知非常的直接和明了。置于病倒啥程度了,则可以又各种检查检测仪器来验证,结果不容置疑。

这样的认知体系,已经数百年了。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2个结果:

中医对从业者的要求就很高,需要非常高的天赋,储备极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累积大量的临床经验。才能应对复杂的各类疾病。相对而言,中医传承的可复制性较弱。

西医对从业者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分科以后,他们只需要应对某一类的疾病,并可以不断专研深入,成为专家。而且,西医近代化以后,大量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成为现代西医的有力支持,各类检测仪器,从各方面对人类健康的各类指标,做着精确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而且,很多外科的疾病,西医还是有着丰富的治疗手段。相对而言,西医的各科专业程度较深,专业人员的培养,可复制性较强。

但是,孰优孰劣,只能说各有千秋。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为完备最为成熟的医疗体系,之所以中医比较难以掌握,是因为她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的“相”思维基础之上的体系,学习的过程和所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累积,更重要的是讲“理”,可以说中医的整个诊断和治疗的过程,就是一个“理”的推导过程,脱离了“理”就没有中医。


当中医邂逅西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病人咳嗽了,到中医这里,医生就会通过“望、闻、问、切”这四诊——看你的面色咽喉颜色和痰的状态,听你的语气语调和咳喘声,问你一连串的时间、长短、冷热、发作点,再进行脉诊。最终,会用一个“理”来推导出病人咳嗽的起因、性质、发展阶段、病位、治疗原则、治疗方案、治疗落实、预后判断、调整措施、康复后保养等一系列要素。 中医里面有个概念——五脏皆可令咳,也就是说,咳嗽的来源有很多,所有的内脏病变都可能引发咳嗽,只有找到咳嗽的起因和性质,才能对证。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是肝气横逆冲犯肺引发的咳,如果不从肝论治,咳嗽不会自己停止,不论你用多少药,都束手无策,那么有经验的中医师,几乎一看眼睛、一比较脉气,立即会有明确的判断,平肝降胆,扎几针或开几副药就解决了。通常这个过程仅仅诊断和开方的话,短则几分钟,如果针推治疗的话需要几十分钟。

再看看西医,咳嗽一般界定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那么就进入呼吸科,西医医生的第一道程序是检查,这个检查通常是胸透、X光拍片、血液化验等等,有时候,一种检查无法确定疾病性质,医生也不愿承担责任,那就需要用排除法来做多种检查,而且,有不少检查是损伤性检查,周期比较漫长,过程比较痛苦。毕竟在结果出来之前,没有治疗方案。

检查结果出来后,如果被判断是支气管炎,那么医生的逻辑很简单——消炎,所有的治疗围绕消炎,无论是口服药、针药或挂水,都会针对消炎。结果有几种,1炎消了病安了2炎消了,病未好3炎未消,病未好。因为,大多是时间,西医的思考逻辑是因为有炎症,所以就病了就杀灭,至于为何有炎症,如何从源头解决问题,他们则很少考虑。


当中医邂逅西医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举一个例子,中医认知的肝,是有很多属性的,属木,东方,主目,主筋,五味属酸,主疏泄,主怒,络胆,制约脾胃,制约于肺,滋生心,与大肠通,藏魂,藏血.......这涵盖了肝与人体全身的所有功能的情志的强大关联。这样的描述,丰富而深刻,带着前后左右五脏六腑,带着大自然的气息,带着父母儿女,带着人的情感与喜怒,还带着人的血肉魂魄,何等了得的生机,何等了得的灵动。

再看西医认知的肝脏: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起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作用。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肝脏是尿素合成的主要器官,又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这样肝脏的表述是人体一个功能零部件的概念,是完全形而下的表述。

这仅仅是中西差异的沧海一粟,无法一一描述。

基于上述例子,相信你能大致地了解了中西医的差异了,了解差异有助于我们会理性对待医疗就诊的选择。


当中医邂逅西医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中医邂逅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