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咖啡現象

全球咖啡時尚正邁向“後濃縮咖啡時代”也就是歐美時興的“第三波咖啡”。手藝精湛的咖啡師除了會拉花、賽風、手沖外,幾乎人手一個電子秤、數位溫度計和“神奇萃取分析器”,以科學器材輔助咖啡萃取;“第三波”咖啡人談論的是產區水土、地域之味、咖啡品種、幹餾作用、濃度与萃出率等術語,并根据“咖啡品鑒師風味輪”的杯測用語,形容黑咖啡的香氣与滋味。

2008~2009年,金融海嘯來襲,“第二波”的旗艦星巴克受到波及。“第三波”的新銳咖啡館确乘風破浪,大展宏圖。

各大媒體和報紙不約而同報導精品咖啡“第三波”的專題愈來愈多,“第三波”的三大:知識分子、樹墩城和反文化,也成了歐洲咖啡迷耳熟能詳的人氣咖啡館。

三大之中,知識分子應該是臺灣地區玩家較熟悉的新銳咖啡館,自從2003年美國咖啡師大賽開辦以來,有四位冠軍出自知識分子,由於得獎太多,知識分子宣佈以後不再參賽,把機會讓出來,退居幕後為客戶培養咖啡人才,並宣城:冠軍不必盡在我家,以免精品咖啡發展失衡!創辦人達格·澤爾与傑夫共同打造新形態咖啡館与有利咖啡農的直接交易制度,以及在產地、經驗分享上起到咖啡館的創新玩法,尤其是重裝俻咖啡吧台,配備的濃縮咖啡機至少每台7000美元起,其中一臺濾泡黑咖啡萃取系統造價1万美元;咖啡師雖不用穿制服,但梳理得很整潔有型,每位咖啡師必須經過三個月嚴格訓練,考試過關,才可以站上吧台,另外,定期抽考店內所有精品豆產區、風味的相關知識。

為了搞好品質,知識分子只在芝加哥和洛杉磯開出不到十家門店,外加兩座烘焙厂和一座實驗室,經營策略与短短十多年猴急開了一萬多家店的星巴克,不可而論。在紐約先進的咖啡實驗室,提供當地從業者或者客戶教育訓練与杯測使用。知識分子的店數極少,但對咖啡品味与設計美學的影響力,确遠胜星巴克,這就是小而精與大爾俗的宿命。可見,近年來,星巴克也改變了以往的佈局,逐漸走向咖啡美學精品文化的“第三波”現象。

“第三波咖啡”目前仍屬最頂端挑嘴客的小眾市場,但市場發展驚人,愿有更多的發烧友一起去探索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波”咖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