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web前端年刊,收录了包括JavaScript、框架和小程序、Node.js、浏览器和网络及性能优化、微前端和Serverless、实践经验和开发思想、前端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等方面的好文。
来自Github项目clean-code-javascript的翻译文章,文章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原文进行了一些修改。
比较全的一篇数据类型基础知识介绍。
文章有助于理解什么是执行上下文,详解了执行栈的规则和执行上下文的生命周期过程。
文章分析了函数执行的机制,JS引擎是如何执行函数的,并对闭包、作用域、作用域链有深入理解。
从JS设计者的角度来聊聊隐式类型转换, 这样不需要背诵复杂冗长的ECMA规范了。
各版本特性一览,方便查阅和使用。
本文可以帮助你理解 JavaScript 的工作原理,还能从大体上了解一门编程语言的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内存管理方面的知识。
本文通过各种异步模式之间的联系,梳理了各种异步模式的优缺点,相信你读完后对JS中的异步会有全新的认识。
硬核文章,深入是真深入,信息量和知识点都很大。
浏览器和node环境下的事件循环介绍。
交叉观察者、变动观察者、视图观察者、性能观察者的相关介绍。
以开源项目Storefront为例,讲述了Webpack捆绑的工作原理,Vue的延迟加载、动态导入,以及vue-router、vuex的代码拆分。
在需要满足SEO并保证首屏渲染效率的情况下,Next.js同构开发是一个比较好实践。
关于虚拟DOM和DOM-diff的过程。
从浏览器原理、Fiber基本概念及整体流程说起,通过Concurrent模式下任务的时间片拆分、中断、恢复和划分优先级,详细地剖析了Concurrent运行机制。
Vue 3.0重要的RFC,解释了设计动机和设计细节,对缺点或潜在问题进行了说明。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Virtual DOM、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等问题。
再谈Vue3.0 Function API,并解读了Function API + Hooks和React Function Component + Hooks的对比。
通俗易懂的Vue响应式原理,带你实现一个基础版的响应式系统。
框架绑定应用的问题,我还能做哪些事情?
这是Deep In React 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如果还没有读过的强烈建议你先读第一篇:详谈 React Fiber 架构(1)。
有关框架设计中的的权衡,以及 Vue 是如何进行取舍的。
从小程序的由来,到双线程的出现、设计、通信、到基础库、Exparser 框架、再到运行机制、性能优化等等方面,来看小程序的运行机制和它的整体技术架构。
作者实现小程序的底层时,在架构与技术方向层面的思考和决策。
通过从React历史来看它的价值,从而更好地理解虚拟DOM的价值所在。
非常全面的前端性能优化指南,一共包括6个部分,这是第一部分。
详细的浏览器缓存说明书,从缓存位置、缓存过程、强缓存、协商缓存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浏览器缓存机制。
有关于将浏览器帧像素显示在屏幕上的过程里发生了什么
作者分享了什么样的网页是用户觉得比较流畅的、什么叫像素管道,然后介绍了主动交互、被动交互的性能优化方案。
文章介绍了http协议、HTTP/1.x协议的缺陷、HTTP/2的新特性及未来HTTP/3的新特性。
这是关于web安全性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主要介绍与安全相关的HTTP头。
如果你对网络基础还不太了解,文章的内容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思路。
为了避免长任务,一种方案是使用Web Worker,将长任务放在Worker线程中执行,缺点是无法访问DOM,而另一种方案是使用基于Generator的时间切片。
主要讲解了浏览器主要组成与浏览器线程、渲染过程、关键渲染路径与阻塞渲染,最后结合渲染流程,提出了可优化渲染性能的点。
前端性能优化,从网络下的http优化、资源优化、渲染优化。
本文从Chrome进程架构的视角,分析了浏览器的进化史,随着Chrome创造性地引入了多进程架构,解释了标题提到的问题。
本文主要帮助读者理解 HTTP 的协作原理、HTTP 相关的各层协议,非常详细的讲解,值得一读。
浏览器垃圾回收机制的常规介绍以及Vue项目内存泄漏常见的场景总结。
透过传纸条的小故事,来描述网络概念,让大家理解什么是TCP/IP、HTTP及跟网络有关的东西,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易懂。
文章介绍了HTTP/1.1存在的主要缺点,HTTP/2解决了HTTP/1的哪些问题和存在的缺点,并介绍了HTTP/3的新特性。
本文总结了浏览器端的二进制以及有关数据之间的转化,如 ArrayBuffer,TypedArray,Blob,DataURL,ObjectURL,Text 之间的互相转换。
本文从市面主流的浏览器及相应的内核引擎开始,介绍了Chromium为代表的浏览器架构及Blink内核的功能架构。
本章我们介绍了Web性能领域常见的专业术语,包括:FP、FCP、FMP、TTI、LCP、TTFB、FCI、FID、DCL、L、Speed Index。这些术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性能报告给出的各种数据。
主要介绍单体Node.js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实现微服务架构并避免微服务综合症的经验。
再谈微前端设计,本文通过保险订单销售模式设计案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微前端设计,并最后总结了实施微前端的主要价值和意义。
文章首先解释了微前端架构的定义,然后讨论集成微前端的各种方法,最后分享了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及应对对策。
文章对Serverless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从前后端的视角讨论了Serverless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收益与挑战。
本文主要从前端开发模式的演进、基于 Serverless 的前端开发案例以及 Serverless 开发最佳实践等方面,探讨 Serverless 中的前端开发模式。
关于设计微前端架构模式的讨论。
本文将从前端的角度来看Serverless究竟是什么,Serverless的出现会给前端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并以一个具体的项目为例说明如何基于Serverless实现项目功能。
web开发的演进史。
阿里集团内部逐步迁移到 Serverless 体系的过程以及思考。
腾讯NOW直播IVWEB团队Serverless同构直出渲染方案实践。
业务的开发模式发展是从一体到分裂为前后端,再到前后端融合为一体的过程,未来或涌现出基于Serverless的前后端一体化框架。
本文主要介绍Angular打造微前端应用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Serverless的优势、适用场景、对前端开发者的意义、未来演化等。Serverless的出现,让前端转变为全栈工程师更为加容易。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设计一个高扩展的在线网页制作平台,会交代一些背景和最终的效果以及核心设计方案。
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是一种「思想」,作者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IoC概念,让它变得容易理解。
在前后端分离下,前后端的唯一桥梁是接口,当一端变更后,变更同步到另一端就成了问题。
从架构治理角度,文章介绍了业界探索的三种流程方案,另外介绍了研发流程下组件化实施的三种模式。
本文尝试从一些角度去给出自己的见解,为了说明构建这个领域前端技术体系的种种考虑,同时也会述及对应的业务特性。
本文重点介绍部分软件开发思想,讲解如何利用设计模式、设计原则和编程范式,设计易懂、可扩展的和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
本文介绍了Airbnb在Thrift和展现服务层框架的现有架构上,前后端如何进行合作,利用GraphQL和Thrift两者的优点,构建出更好的交互体验。
作者对Electron的一次系统性的总结,文章对了解和入门Electron很有帮助。
关于TypeScript在Airbnb大规模应用的分享。
常规设计模式介绍。
解决软件复杂性的一些方法论。
单一职责、开闭原则、里氏替换、依赖倒置、接口隔离、迪米特法则等基本原则介绍。
本文主要是对前端异常监控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研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技术实现。
以Linux文件系统权限为例,介绍位运算在权限系统中的使用。
一篇携程机票技术栈变迁,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Node.js从早期的前后端分离到GraphQL的实践。
npm依赖管理的dependencies、devDependencies、peerDependencies、bundledDependencies、optionalDependencies使用场景介绍,以及版本号的写法和依赖管理的其它内容。
express框架源码分析及其中间件流程控制的实现。
介绍了蚂蚁金服的Node基础服务历史,前端职责从前端组件框架到服务端,是不断前端提效、扩大前端能力的过程。
对AST的介绍,对recast库常见的一些API介绍,然后通过改造一个webpack loader来说明AST对前端工程化的一方面应用。
本文介绍了Docker和Kubernetes的一些相关内容,然后介绍了Kubernetes在前端领域有哪些优势和新玩法。
从刀耕火种到docker系列部署,再到集成docker的自动化部署。
常见的排序算法介绍。
本文并没有对每个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是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建立一个较全面的认知体系,帮助读者掌握快速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方法。
以前端场景为示例,浅析数据结构。
虽然不是前端相关文章,但这篇互联网开发模式的经验之谈写得很好,值得推荐。
对Web Component的介绍和使用,最后总结了使用原生web components的好处。
本文从移动端适配的基础概念出发,探究移动端适配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原理。
轻松一下,值得阅读。
如题,难得一篇css文章。
本文首先介绍了编译步骤,然后回答了所提的问题。
来自Google的code review实践。
VS Code团队类似的一种工作方法。
来自于玉伯的分享:全情投入、守正出奇、愿等花开。
一篇关于Design Token的介绍,它可以让产品设计团队更好地协作,同时保持产品跨平台的一致性。
期刊来自:天玑博客·前端月刊 github|web-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