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0,10-7-3,万章章句下7-3》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0,10-7-3,万章章句下7-3》

【"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今天是丁酉年己酉月戊午日,八月初九,2017年9月28日。孔子诞辰2568年纪念日。

上一节,孟子指出,读书人对平民身份有着清醒的自我认同,同时又有深刻的差异意识,即身份一致但性质不同,其理念、志意和方法是从"以道为世所用"为核心生成发展的。所以,作为平民,读书人响应服役指令,同样作为平民,读书人拒绝召见命令。关键就是读书人与世界发生联系的中介是"道"。换言之,局限于个人成功的是平民思想,超越个人而追求的成功才是君子之道。

这一节,孟子反问万章,不要光问为什么读书人不肯谒见诸侯吧,谈谈诸侯为什么要召见读书人吧,你说说看,诸侯为什么要召见读书人?

万章说,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读书人见识广博,可以帮助他进德修业,二是因为读书人体道成身,可以帮助他镜鉴善俗。

孟子说,好!除非不是因为见识广博和体道成身。如果因为见识广博,请他来讲明道理的,就是师道,这中间既然有师道,师道庄严是自古就有的传统,就算天子,当他以学生的身份求教于老师的时候,不以领导和部下这样的官场名份论,不能把老师视为属下,这时候,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在这里只有老师和学生,没有天子和官员或平民。在老师面前,没有天子,只有学生。可见,如果因为见识广博,就算天子也不敢召见,更何况是诸侯呢!第二条理由,如果因为贤德,就是希望贤人能够协助他实现治化的目标,这中间就有德义可尊。既然尊敬其德,即使折节下交,过去跟他一起商量,向他请教,也不算屈就,却要召见他,我没听过还有这种操作。

知道了诸侯不该召见,就清楚读书人不该谒见。换了一个视角,这层窗户纸就直接捅破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40,10-7-3,万章章句下7-3》)